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檗的意思、食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檗的解釋

亦作“ 食蘗 ”。亦作“食櫱”。1.服食味苦的黃檗。 唐 薛逢 《與崔況秀才書》:“飲冰勵節,食蘗苦心。” 明 劉基 《懊憹歌》:“食檗苦在口,食蓮苦在心。”

(2).比喻受辛苦。 唐 令狐楚 《謝賜春衣牙尺狀》:“臣實何人,叨居重任,履冰非懼,食蘗為甘。” 唐 白居易 《三年為刺史》詩之二:“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一本作“ 食蘖 ”。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甲申本命周天醮詞》:“叨膺宰字,獲詣仙山,雖食蘖苦心,飲冰潔己,功應無補,過必彰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食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服食黃檗
    指食用味苦的黃檗(一種落葉喬木,樹皮可入藥,味苦)。例如:

    “食檗苦在口,食蓮苦在心。”(明·劉基《懊憹歌》)

  2. 比喻受辛苦
    引申為承受生活或精神上的艱辛。例如:

    “飲冰複食檗,三年為刺史。”(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


二、出處與用法


三、綜合總結

該詞既指具體的飲食行為,又隱喻人生境遇的困苦,多用于古代詩文,體現文人以苦自勵的精神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食檗是什麼意思

食檗(Shí B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吃枸橼。枸橼是一種香橼科柑橘的果實。食檗可以理解為食用枸橼或吃到了枸橼。這個詞目前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

部首和筆畫

食檗的部首是食部和檗部,其中食部為左部,而檗部為右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9畫。

來源和繁體

《食檗》一詞的來源并不常見,可能是由于特定的文化、地方或人物所創造的詞語。在繁體字中,食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不會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食檗的寫法會有所不同。具體的古代寫法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可能會因時代、地域和文化的變遷而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在過去的年輕時代曾經食檗過很多新鮮水果,包括了枸橼。

2. 這家餐廳有一道特色菜,以食檗為主要材料,非常受歡迎。

組詞

食檗是一個獨立的詞語,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

由于食檗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語,目前沒有常見的近義詞與之對應。

反義詞

由于食檗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語,目前沒有常見的反義詞與之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