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失去分寸。《管子·内業》:“忿怒之失度,乃為之圖。” 尹知章 注:“若忿怒過度,則常圖而去之。”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八:“古之誡者,但恐湎淫失度爾。”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 萬曆 後作小題文字,有諧謔失度,浮艷不雅者。”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當然,年代久遠,也容易傳聞異詞,毀譽失度。”
(2).猶言失去法度。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 梁 孝元 世,有中書舍人,治家失度,而過嚴刻。”
(3).失态。 漢 班固 《西都賦》:“舍櫺檻而卻倚,若颠墜而復稽。魂怳怳以失度,巡迴塗而下低。”《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貴妃﹞冠髮散亂,語言失度,錯呼聖上為郎君。”
失度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如下:
失去分寸;行為失控
指言行舉止超出合理範圍,失去應有的節制或标準。
例:《漢語大詞典》釋為“失卻分寸”,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度功而行,仁也……失度則否。”指行事若超出合理尺度即違背仁道。
過度;超過限度
強調事物發展超出正常界限,含貶義。
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義為“超過適當的限度”,如“悲痛失度”“飲酒失度”。
違背法度或禮制
古代文獻中多指違反制度規範。
例:《禮記·月令》載:“(仲冬之月)毋失度,毋失紀。”強調遵循時節禮法。
特指天象異常
古代天文術語中,指星辰運行偏離常規軌迹。
例:《史記·天官書》:“五星失度,日月薄蝕。”描述行星軌迹異常預示災異。
指人體氣血運行紊亂,脈象異常。
例:《黃帝内經·素問》雲:“經脈失度,絡脈空虛。”指脈絡失調導緻疾病。
權威參考文獻:
“失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失去恰當的度量或分寸”,具體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失去分寸
指言行舉止超過或未達適當标準,導緻失衡。例如情緒失控時“忿怒失度”,或舉止浮誇“諧謔失度”。該義項強調對“度”的把握,常見于批評或警示場景。
失去法度
用于描述違背規則或制度的行為,如《顔氏家訓》提到“治家失度”指家庭管理過于嚴苛,屬于廣義的社會規範偏離。
失态
指因情緒波動導緻儀态失常,例如社交場合的失禮行為。
“度”在此處包含行為準則與心理界限雙重含義。把握“度”需結合情境,如《管子》主張通過“圖”(規劃)避免忿怒失度,體現古人對自我調控的重視。
如需更詳細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辭海》或《玉壺清話》等來源。
白端白親鞴蔽補救怅然種姓川貝創客辭拒箪食貂袖法典放射療法斧砧臯比勾兌故妻诃譏阖闾黃道十二宮壺漏教笞繳寝佳俠佳兆結識經明行修疾首嚬蹙九變十化開恩窺玉狼當梁塵漫駡蒙騰綿笃秒擺愍哀名卿钜公能亨搶問铩羽而歸社酒神仙浮屠射魚指天石灰岩霜辰送燈送戲唐室貼方鐵如意頑梗握拳透掌無炊火夏李翔抱相鄰纖介之禍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