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賢愛士的意思、敬賢愛士的詳細解釋
敬賢愛士的解釋
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晉書·張寔傳》:“ 寔 字 安遜 ,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亦作“ 敬賢重士 ”。 明 無名氏 《四馬投唐》第四折:“元帥寬仁厚德,敬賢重士,豈肯記舊讐,并不挾寃。”
詞語分解
- 敬的解釋 敬 ì 尊重,有禮貌地對待:尊敬。緻敬。敬重(恘 )。敬愛。敬仰。恭敬。敬辭。敬慕。敬獻。 表示敬意的禮物:喜敬。壽敬。 有禮貌地送上去:敬酒。敬香。 謹慎,不怠慢:慎始敬終(自始自終都謹慎不懈)。
- 士的解釋 士 ì 古代統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士族。士大夫。 舊時指讀書人:士子。士民。學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對人的美稱:志士。烈士。女士。 軍銜的一級,在尉以下;亦泛指軍人;上士。士兵
專業解析
"敬賢愛士"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尊敬有才德的人,愛護有學識或有地位的人(士)。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才和知識分子的重視與推崇。
-
釋義與結構解析:
- 敬: 尊敬、敬重。指發自内心的尊重态度。
- 賢: 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愛: 愛護、關愛。指給予關懷和重視。
- 士: 在古代中國,通常指知識分子階層,包括讀書人、有學問的人、有地位的人(如官吏、武士等),也泛指有才能、有擔當的人。
- 結構: 這是一個并列結構的成語,“敬賢”與“愛士”意義相近,相互補充,共同強調對德才兼備之人的尊重與愛護。
-
典源與曆史演變:
- 該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治國理念和用人思想。儒家思想尤其強調“尊賢使能”,認為君主或領導者能否“敬賢愛士”是國家興衰的關鍵。
- 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先秦典籍。例如,《孟子·公孫丑上》中提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于其朝矣。” 雖然未直接使用“敬賢愛士”四字,但“尊賢”的思想是其直接源頭。
- 後世史書和文學作品中常以此語來贊揚明君或賢臣的品德。例如,《晉書·張軌傳》中就有“敬賢愛士”的直接記載,用以描述張軌的德行。
-
用法與語境:
- 主要用于描述領導者(如君主、官員、上級)或德高望重者對待人才和知識分子的态度。
- 強調的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發自内心的尊重與愛護行為,而非表面的客套。
- 常用于曆史叙述、人物評價或表達對某種理想領導風格的期許。
- 在現代語境中,也可用于形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或領導者的優秀品質。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 對“敬賢愛士”的詞條釋義提供了标準的語言學解釋,明确了其含義為“尊敬賢才,愛護士人”。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最具權威性的工具書之一。
-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在追溯成語源流方面具有權威性,其相關條目(如“賢”、“士”及涉及尊賢思想的條目)為理解“敬賢愛士”的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依據。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2版): 對“敬”、“賢”、“愛”、“士”等字的古義及常見用法有詳細闡釋,有助于深入理解成語各組成部分的含義及組合後的整體意義。
-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 作為專門收錄和解釋成語的工具書,其對“敬賢愛士”的釋義、出處(常引《晉書》等)和用法說明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作為二十四史之一,是記載“敬賢愛士”這一成語早期應用的原始文獻來源(如《張軌傳》),提供了該成語在曆史語境中的實際運用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敬賢愛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強調對有學識、品德高尚之人的推崇與關懷。
- 出處:最早見于《晉書·張寔傳》,記載張寔因“學尚明察,敬賢愛士”被任命為郎中。
用法與特點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
- 感情色彩:褒義詞,多用于贊揚領導者或組織重視人才的态度。
- 近義詞:敬賢重士(如明代《四馬投唐》中的用法)。
示例與延伸
- 曆史典故:唐代閻立本評價武則天“敬賢愛士”,體現其治國理念。
- 現代應用:可用于描述企業、團隊尊重專業人才的氛圍。
補充信息
- 注音:jìng xián ài shì。
- 英語翻譯:Treat able men and scholars with the greatest courtesy。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成語,可參考古籍《晉書》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駒空谷不崇朝城塢逞意扯勸黜刺刍稾丹爐帝虎頓纓奪宗繁然風猋風湖子詭僞杭杭子汗牛充屋鴻鹄将至滑亂剪燈新話嗟呀擊唾壺決理君子動口不動手來婆蠡測管窺靈象留田明遠車凝乳濃姿女順慓勁屏風兒強志乾靈千裡眼歧互青塞清胄親理侵漁乞索兒凄豓軟脂酸韶武賒老生獲順性私布死生存亡絲微竦擢天造草昧屯利屯劄五色下愛香駕象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