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楗槌的意思、楗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楗槌的解釋

亦作“ 楗椎 ”。鐘鼓;鈴铎。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每至楗槌應叩,法鼓裁鳴,空界神仙共來行道。” 吳兆宜 箋注:“《增一阿含經》:‘佛告 阿難 汝今連擊楗椎。’《釋氏要覽》:‘梵雲楗槌,此雲鐘磬。’” 清 金人瑞 《春末懷周粟仲》詩:“相思每中夜,夢見必山居。何日楗椎下,同皈心地初。” 清 龔自珍 《庚子雅詞·台城路》:“山陬法物千年在,牧兒叩之聲死。誰信當年,楗槌一發,吼徹山河大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楗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àn chu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2.文化引申

3.文獻出處

4.辨析

“楗槌”主要用于佛教語境,指代鐘鼓類法器,少數情況下被賦予性格比喻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釋氏要覽》《增一阿含經》等佛教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楗槌:詞義

《楗槌》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是指一種用木材制成的門釘。在古代建築中,為了加固門框與門扇之間的連接,使用楗槌把門框固定在門扇上,使門扇能夠穩固地開合。楗槌也被用于固定家具或其他木制品。

楗槌:拆分部首和筆畫

《楗槌》的拆分部首是木,表示相關字的意義與木材的性質或木制品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6。

楗槌:來源

《楗槌》在《康熙字典》中首次被收錄,成為常用的漢字之一。它的意義和用法主要來源于古代建築和家具制作的實際需求。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木制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這個詞彙逐漸被廣泛使用。

楗槌:繁體

《楗槌》的繁體寫法是「檿槌」,其中「檿」為表示槗品的部首,表示檿木質地堅實,適合制作楗槌。

楗槌: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楗槌」的形狀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其基本結構和含義并未改變。

楗槌:例句

1.他拿起楗槌,輕輕敲打門框。

2.木匠用楗槌将櫃門固定在櫃身上。

3.他制作了一個精美的楗槌,送給了朋友作為禮物。

楗槌:組詞

1. 木楗:指用來加固門框的木頭。

2. 槌痕:指用槌頭打在物體上留下的痕迹。

3. 木槌:指用木料制作的槌頭。

楗槌:近義詞

1. 門釘:指固定門框的金屬或木頭制品。

2. 門楣:指門框頂部的橫梁。

楗槌:反義詞

1. 門軸:指固定門扇并使其旋轉的軸。

2. 門鎖:指用于鎖住門扇的裝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