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薮的意思、九薮的詳細解釋
九薮的解釋
指古代九大湖泊。《國語·周語下》:“陂障九澤,豐殖九藪。”《呂氏春秋·有始》:“九藪: 吳 之 具區 , 楚 之 雲夢 , 秦 之 陽華 , 晉 之 大陸 , 梁 之 圃田 , 宋 之 孟諸 , 齊 之 海隅 , 越 之 鉅鹿 , 燕 之 大昭 。”按,九薮的名稱與所在,古籍記載不一。參閱《周禮·夏官·職方氏》、《淮南子·地形訓》。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薮的解釋 薮 ǒ 生長着很多草的湖澤:薮澤。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淵薮。 指民間、草野:辭朝(俹 )歸薮。 古同“搜”,搜求。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九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
一、基本釋義
-
古代九大湖泊
根據《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古籍記載,“九薮”特指先秦時期的九大湖泊,分布于不同諸侯國。具體名稱及對應地區如下(不同文獻記載略有差異):
- 吳(越):具區(今太湖)
- 楚:雲夢(今湖北江漢平原一帶)
- 秦:陽華(或陽纡,今陝西隴縣)
- 晉:大陸(今河北巨鹿)
- 梁(鄭):圃田(今河南中牟)
- 宋:孟諸(今河南商丘)
- 齊:海隅(今山東沿海)
- 趙(越):钜鹿(今河北平鄉)
- 燕:昭餘(今山西祁縣)
-
引申為險要茂盛之地
部分詞典提到,“九薮”原指九重茂密森林,後引申形容地勢險峻、草木繁盛的區域,或防禦嚴密的場所。
二、文獻依據
- 《淮南子·地形訓》明确将“九薮”列為九大湖泊,并标注地理位置。
- 《國語》《周禮》等古籍中,“九薮”多與水域治理、物産豐殖相關,強調其地理經濟意義。
三、總結
“九薮”的核心含義為古代九大湖泊,但因年代久遠,具體名稱和位置存在争議。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職方氏》《呂氏春秋·有始》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位于深山密林之間的九個草地。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九",拆分部首是"丿",拼音為"jiu",筆畫數為二;第二個部分是"薮",拆分部首為"艹",拼音為"shou",筆畫數為十三。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也沒有繁體字形式。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九薮的寫法與現在并無太大區别。
以下是一個使用九薮作為詞語的例句:在那座山的深處,隱藏着九薮般茂密的草地,生機勃勃。
九薮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九薮茂密、九薮繁榮等。近義詞可以是:九谷、九草地,而反義詞則沒有一個準确的對應詞。
希望這些簡短的解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