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螭魅的意思、螭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螭魅的解釋

亦作“ 螭鬽 ”。傳說山林中害人的怪物。亦喻各種壞人。螭,通“ 魑 ”。《左傳·文公十八年》:“流四兇族 渾敦 、 窮奇 、 檮杌 、 饕餮 ,投諸四裔,以禦螭魅。” 杜預 注:“螭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 陸德明 釋文:“魅,亡備切。《説文》作‘鬽’,雲:‘老精物也。鬽,或從未。’” 楊伯峻 注:“螭魅,古人幻想中之怪物能為人害者。” 晉 陸機 《挽歌詩》之二:“壽堂延螭魅,虛無自相賓。” 章炳麟 《獄中聞沉禹希見殺》詩:“螭鬽羞争焰,文章總斷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螭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螭魅(拼音:chī mèi)指山林中害人的怪物,常比喻邪惡的鬼怪或品行不端的惡人。其中:

二、詳細解釋

  1. 神話來源
    螭魅源于古代對自然力量的想象,被認為是山川木石精氣化育的怪物,人面獸身四足,出沒于山林川澤,危害人類。
  2. 文獻記載
    《左傳·文公十八年》提到将四兇族流放至偏遠地區“以禦螭魅”,杜預注解其為“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後世文學(如陸機、章炳麟的作品)也常用此詞喻指邪惡勢力或奸佞之人。
  3. 與“魑魅”的關系
    “螭”通“魑”,因此“螭魅”與“魑魅”同義,常與“魍魉”連用為成語“螭魅魍魉”(或“魑魅魍魉”),泛指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或壞人。

三、現代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左傳》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螭魅這個詞源于古代神話傳說,它的意思是一種在華夏民間傳說中出現的神秘生物。螭魅常常被形容為一種擁有龍身、獅首、鱗甲、狼腿的奇異生物,有時也被稱作螭龍。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螭魅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蟲部,右邊則是眉部。它的筆畫數為16畫。 螭魅是一個有着悠久曆史的漢字,據說它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在古代,人們對螭魅的形象有許多不同的描繪和解讀。在傳統文化中,螭魅被認為是一種祥瑞的象征,它被賦予了保護和驅邪的力量,在建築物、石碑等物件上可以看到螭魅的形象。 此外,螭魅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保留了傳統的字形。例如,繁體字“螭魅”的書寫仍然使用了蟲部和眉部作為構造。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而螭魅在古代的書寫形式多樣。根據不同時期的文獻記載和發現的古代碑刻,我們可以看到螭魅在不同時期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筆畫的書寫次序、形狀和結構的微調等。 以下是一個例句:“傳說中,螭魅常出現在帝王宮殿或重要建築上,用來保護居住者免受邪惡的侵害。” 關于螭魅的組詞情況,因為螭魅本身已經是一個比較特殊和獨特的詞彙,其它和螭魅相關的詞彙相對較少,可組成的詞彙可能相對較少。而其近義詞和反義詞目前尚無明确的相關詞彙。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