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狀的意思、身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狀的解釋

身材狀貌。謂儀态。《呂氏春秋·誣徒》:“弟子居處修潔,身狀出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身狀”的漢語詞典釋義

“身狀”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1. 身體形态

    指人體的外形、體态特征,常用于描述人的外貌或健康狀況。例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身體的形狀”,強調客觀的生理狀态。古文獻中可見“身狀魁偉”“身狀羸弱”等用法,如《後漢書》記載人物時提及“身狀奇異”。

  2. 身份證明文件

    在特定語境下,“身狀”亦指古代證明身份、職業或行蹤的文書。據《中國曆史法律辭典》記載,唐宋時期“身狀”需由官府籤發,内容包含籍貫、年齡、體貌等,類似現代的身份證件。《唐律疏議》中規定“無身狀者不得通行”,可見其法律效力。

詞源與演變

“身”本義為軀體,“狀”指形态或文書,二者結合後衍生出雙重含義。漢典網指出,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簡牍,原指身體特征,後擴展至公文領域,反映了古代戶籍管理制度的發展。

權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身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身體狀況與外貌特征
    指人的身體健康程度、體型特征或外在形象,例如描述“強壯”“苗條”或“病弱”等狀态。明确指出該詞為形容詞,涵蓋健康狀況和體型特點。

  2. 儀态與整體風貌
    在古籍中多用于形容人的儀态,如《呂氏春秋·誣徒》中“身狀出倫”指弟子儀态出衆、超越常人。多個網頁(如、3、4)均引此例,強調“身材狀貌”與言行舉止的綜合表現。

二、用法與出處

三、總結

“身狀”兼具“身體狀況”與“儀态風貌”雙重含義,古典用法側重後者,現代則多用于前者。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例如古籍引用時需注意其“儀态出衆”的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鹿巾北堂書鈔不特長生牌酢菜道古砥績斷織之誡耳廓飛金風問負券擱案割股療親寡尤鬼相滾刀紅汞烘烔黃紙踐祚淨重緊行無善蹤金罂迥途酒船台魁橫霩清狼土連齒木屐鈴轅燐爛俪影立員鑪橐拼版遷叙清嚴囚籠泉途裙帶官上面贍赈沙州聲節獸槁守株首足異處耍潑睡車踏青天光挑穵鐵騎拓畫讬慮外徙五彩戲骛置遐迩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