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迥途的意思、迥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迥途的解釋

漫長的道路。 晉 左思 《魏都賦》:“綿綿迥途,驟山驟水。”一本作“逈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迥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說明:

  1. 基本釋義
    “迥途”指漫長的道路,強調路途遙遠或艱險。其中“迥”意為遙遠、深遠(如“迥異”“迥然不同”),“途”即道路,組合後引申為漫長而曲折的旅程。

  2.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左思的《魏都賦》:“綿綿迥途,驟山驟水。”,描繪了連綿不絕的漫長道路與山水交錯的景象。部分文獻中“迥途”也寫作“逈塗”,屬于異體字現象。

  3. 詞語結構

    • 迥:半包圍結構,本義為“遠”,可形容空間或差異上的遙遠。
    • 途:半包圍結構,本義為“道路”,常引申為人生曆程或方法途徑。
      兩字組合後,既保留字面意義,又帶有文學化的抽象表達。
  4. 近義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長途”“遠道”,反義詞如“短途”“捷徑”。相關成語有“天高地迥”“極目迥望”等,均體現“迥”字的空間深遠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詞語演變,可參考《魏都賦》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迥途

“迥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具體分解如下:

部首:辶

辶是“走”的部首,表示與行走有關的意思。

筆畫:11畫

迥途一共由11畫組成。

來源:迥途一詞最早出現于北宋李心傳的《楚辭補正》一文中,用以描述道路異常遙遠的意思。

繁體:迳途

迥途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迳途”。

古時候漢字寫法:迥途

迥途的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他選擇了一條迥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組詞:迥異、迥然不同、遙迥、大相徑庭

近義詞:遙遠、相差甚遠

反義詞:近路、近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