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冶爐與風箱。《墨子·備穴》:“具鑪橐,橐以牛皮,鑪有兩缻。”《淮南子·齊俗訓》:“鑪橐埵坊設,非巧冶,不能以冶金。” 高誘 注:“鑪、橐、埵皆冶具。” 漢 王充 《論衡·量知》:“銅錫未採,在衆石之間,工師鑿掘,鑪橐鑄鑠,乃成器。”
2.指冶爐旁吹火令熾的風箱。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贈别郭虛舟煉師》詩:“鑪橐一以動,瑞氣紅輝輝。”
鑪橐(lú tuó)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合成詞,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的本義及古代文獻中的用法來綜合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記載的詳細解釋:
鑪(lú)
本義指火爐,特指古代冶煉金屬用的熔爐。《說文解字》釋為“冶金之器”,如《周禮·考工記》載“鑪鑄金錫”。後引申為盛火器具或香爐。
橐(tuó)
原指牛皮制成的風囊(鼓風用具),用于向爐中送風助燃。《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即以此喻天地如風箱般虛而不竭。
鑪橐作為複合詞,特指古代冶金用的熔爐與鼓風裝置,即整套冶煉設備。其核心含義包括:
該詞承載古代手工業技術内涵,多見于科技史文獻。如《天工開物·五金篇》詳述“高爐(鑪)合鹽泥砌成,旁設風橐”,印證其作為生産力工具的曆史地位。
參考資料
“鑪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字義分解
詞語組合含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墨子》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古典文獻或工具書。
抱伏敝風蔡侯紙操宰敞口船吃力伽重映從事衫大紅導論電阻合金滴得飯來開口紛紅駭緑敷霜咯婁構畫官系鬼奴黃耇彗日夾襖緝盜截立積簡充棟狷傲具疏蘭陵王老妾老套靈化龍性莓苔明光锃亮内園小兒佞宋主人貧油潑墨紫強健峭澀勤饬勤悴丘側日無暇晷三鱓馺莎善懷身派獅泉河鎮時色粟米宿妝體物體育課透明膠勿吉蕪蒌粥無旁羨愛相得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