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案的意思、擱案的詳細解釋
擱案的解釋
幾案。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右壁有獅頭、虎頭之類為飾,其下有長條擱案一,上置古裝書多種。”
詞語分解
- 擱的解釋 擱 (擱) ē 放置,引申為停滞:擱筆。耽擱。擱置。擱淺。 放置 擱 (擱) é 禁(塶 )受,承受:擱得住打。擱不住揉搓。 放置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案的解釋 案 à 長形的桌子或架起來代替桌子用的長木闆:案子。案闆。書案。條案。拍案而起。 提出計劃、方法和建議的文件或記錄:檔案。備案。議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問題的事件:
網絡擴展解釋
“擱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幾案”,即古代用于放置物品或書寫、閱讀的長條桌案。
- 拼音:gē àn
- 結構:“擱”為左右結構,“案”為上下結構。
詳細解釋
-
字義拆解
- 擱:有“放置”“暫存”之意(如“擱置”),此處指物品擺放的位置。
- 案:原指古代端食物的木托盤(如“舉案齊眉”),後引申為書桌或長桌(如“伏案寫作”)。
-
文學用例
郭沫若在戲劇《孔雀膽》第三幕中描述場景時提到:“右壁有獅頭、虎頭之類為飾,其下有長條擱案一,上置古裝書多種。”。此處“擱案”指帶有裝飾功能的長條書案。
其他說明
- 近義詞:幾案、書案、桌案。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作品或描述古代家具的語境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演變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擱案》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将案件暫時放置起來,不予處理或是推遲處理。它的部首是扌和安,總共有11個筆畫組成。
《擱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使用。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字形也有些許差别。但《擱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以下是一個使用《擱案》這個詞的例句:他将這起複雜的案件擱案,決定先處理其他緊急的事務。
與《擱案》相關的組詞包括:擱置、擱淺、案卷等。
近義詞有:擱置、擱淺、暫存等。
反義詞有:處理、辦理、解決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将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