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ored horses;crack cavalry] [古]∶披鐵甲的戰馬,借指精銳的騎兵
鐵騎突出刀槍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如刀劍鐵騎。——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1).披挂鐵甲的戰馬。 唐 戎昱 《從軍行》:“半酣秋風起,鐵騎門前嘶。”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晨趨鳴鐵騎,夜舞挹瓊觴。” 陳毅 《泗宿道中》詩:“半規殘月照,鐵騎送長征。”
(2).借指精銳的騎兵。《後漢書·公孫瓒傳》:“且厲五千鐵騎於北隰之中,起火為應。” 元 迺賢 《答祿将軍射虎行》:“将軍部曲瀚海東,三千鐵騎精且雄。”
“鐵騎”是古代軍事術語,指披挂鐵甲的戰馬及其組成的精銳騎兵部隊,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鐵騎指古代戰争中裝備鐵甲的戰馬,後引申為精銳騎兵的代稱。這類騎兵因防護力強、沖擊力大,屬于重型兵種,又稱“重騎兵”。
曆史與文學引用
讀音與用法
正确讀音為tiě qí(非“jì”),屬書面語,現代多用于形容軍隊的威猛或曆史題材描述。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鐵馬”“重騎”,反義詞如“輕騎”。其形象常與“刀劍”“烽火”等意象結合,突出戰争氛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中的鐵騎應用,可參考《後漢書》《新唐書》等史書文獻。
鐵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钅”和“馬”,表示由金屬鐵和馬匹組成的騎兵部隊。鐵騎詞語總共有12個筆畫。
鐵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的中國軍隊中的騎兵部隊裝備有鐵制的武器和馬匹,因此被稱為鐵騎。這個詞在現代也可以用來形容使用先進武器和裝備的軍隊。
在繁體字中,鐵騎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鐵騎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鐵騎的古字形為“鐵騎”,其中的“钅”表示金屬鐵,而“騎”則和現代相同,表示騎兵。
以下是一些使用鐵騎的例句:
1.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創建了強大的鐵騎軍隊。
2. 這支鐵騎部隊在戰場上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鐵騎的近義詞包括鐵甲、鐵漢、鐵骠,它們都用來形容堅韌、勇猛和不可戰勝的形象。
鐵騎的反義詞可以是軟弱無力、脆弱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