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遷叙的意思、遷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遷叙的解釋

亦作“遷叙”。亦作“ 遷序 ”。謂舊時官吏根據考核勞績而進行晉職或獎勵。《晉書·傅玄傳》:“《虞書》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是為九年之後乃有遷叙也。”《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臣願覈考課之實,定遷序之制,則多端之吏息矣。” 宋 曾鞏 《許安世都官員外郎制》:“徒隸傭役之人,典其廢置,而時其遷序,主以郎吏,其選甚高。”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帝德》:“第令於本部中遷敍,乃以為太常太樂令。” 明 史玄 《舊京遺事》:“藩臬首領,法當得縣令,某則從朝廷遷序外臣,但謹為奉職耳。”《明史·王科傳》:“鹽運官廉,當遷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遷叙”是古代官吏制度中的術語,指根據考核勞績對官員進行晉職或獎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詞義
    該詞也寫作“遷序”“遷敍”,指古代官員依據考核成績獲得職位晉升或獎勵。例如《晉書》提到“九年之後乃有遷叙”,說明考核周期為九年。

  2. 詞源與用法

    • “遷”本指官職變動,包含升職(遷升)、平調(遷調)、降職(左遷)等含義。
    • “叙”通“序”,意為按次序評定等級,“遷叙”特指升職類的正向考核結果。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1. 《晉書·傅玄傳》
    引用《虞書》記載,強調官員需通過長期考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才能晉升。
  2. 宋代文獻
    曾鞏在《許安世都官員外郎制》中提到“時其遷序”,說明宋代仍沿用此制度。

三、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職體系或具體考核機制,可參考《晉書》《舊唐書》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遷叙」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遷叙」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文章叙述事物的過程中涉及到時間和地點的變化和轉移。在文學作品中,它常用來表示轉折、發展和推進情節的手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遷叙」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辶」和「言」。其中,「辶」是表示移動、行走的部首,「言」是表示語言、言辭的部首。

按照筆畫數來拆分,「遷」的筆畫數是9,「叙」的筆畫數是8。

來源和繁體

「遷叙」是漢字的簡化字,原字是「遷敘」。由于簡化字的推行,現代常用的是簡化字形式。

在繁體字中,「遷」的形狀變為「遷」,「叙」的形狀變為「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遷叙」的寫法類似于現代繁體字的形式。「遷」的古字形為「遷」,「叙」的古字形為「敘」。

例句

這部小說采用了巧妙的遷叙手法,使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組詞

1. 遷就:委曲求全,迎合别人的意見或需要。

2. 遷徙:動物或人類根據季節的變化而進行的遷移和移居。

3. 叙述:描述事物的經過和情況。

近義詞

1. 描寫:用文字或語言刻畫出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2. 叙事:叙述事物或事情發生的經過和過程。

反義詞

僅有一個部首不同的漢字「進叙」是「遷叙」的反義詞。其中,「進」表示向前或向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