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首足異處的意思、首足異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首足異處的解釋

頭和腳分開在不同的地方。謂受殺戮而死亡。《呂氏春秋·順民》:“孤雖知要領不屬,首足異處,四枝布裂,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 唐 陳子昂 《谏用刑書》:“﹝ 楊玄感 ﹞然亂未踰月,而首足異處。” 唐 權德輿 《酷吏傳議》:“﹝ 郅都 ﹞坐 臨江 之嫌,當太後之怒,身死 漢 庭,首足異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首足異處"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成語,多作"身首異處"使用,指人的頭顱和軀幹分離,引申為被處決或慘死的狀态。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的"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來源:《史記》卷九十二)。《漢語大詞典》第八卷收錄該詞條時,明确注釋其核心語義為"頭顱與腳部不在同一處所,形容被斬殺或死于非命"(來源:《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

從構詞法分析,該成語屬于主謂式結構,"首"代指頭部,"足"指代下肢,通過"異處"強調身體各部位的分隔狀态。這種具象化的表達常見于古代戰争文獻,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斬首萬馀級,溺水死者數千人"(來源:《三國志》卷一),可見其作為曆史事件記載的客觀性表述。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評述場景,如莫言《檀香刑》中"那些被斬首的犯人,身首異處的場景震撼人心"(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既保留了曆史語境的殘酷性,又賦予文學意象的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首足異處”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頭和腳被分離在不同的地方,形容人遭受殺戮而死亡的狀态,通常與古代刑罰或戰争中的慘烈場景相關。


2.出處與典故


3.發音與結構


4.近義詞與用法


5.示例與延伸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如、5、7)。

别人正在浏覽...

班直剝床及膚悲悲切切蒼茫廁牏産子朝更暮改承禅稱星掣子賜獻達禦電筆滴溜撲鬥牙拌齒黼文骨冬古渡虺床穢垢檢取警乘金介計司酒酲救全劇詞窺伺樚木馬羣空門額鳥焚魚爛偏恃漂絖評傳切迫起面情數屈招上不正,下參差升冠神龍史裁實堅首車率先四真所诠踏踘騰厲天姬跳搭體法讬業踠蹄五雲谿銜歡弦輝銷偃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