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神韻說的意思、神韻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神韻說的解釋

清 王士禛 的論詩主張。 明 代前後七子于詩,言必稱 漢 、 魏 、盛 唐 ,其弊流于膚廓;公6*安派以 宋 人矯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淺率。 士禛 為了糾正兩派的偏差,吸取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和 宋 嚴羽 《滄浪詩話》的理論,創為神韻說。強調“興會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主張以清淡閑遠的風神韻緻為詩歌的最高境界。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神韻說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神韻說”是中國古代詩論中重要的詩歌創作與評論主張,由清初詩人王士禛(王漁洋)提出,并在清代前期主導詩壇近百年。以下是其核心内涵及相關背景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核心主張
    “神韻說”強調詩歌應追求含蓄蘊藉、餘意不盡的境界。

    • “神”指通過精煉語言傳遞恰到好處的詩意;
    • “韻”則要求詩歌營造悠遠淡雅、超脫現實的意境,形成“遠境美”。
    • 主張“興會神到”“得意忘言”,即靈感自然流露,避免直白表達,注重留白與想象空間。
  2. 理論淵源
    王士禛的理論融合了前代文論:

    • 繼承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韻味”說,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 吸收宋代嚴羽《滄浪詩話》的“妙悟”思想,強調詩歌需超越現實、追求禅意。
  3. 創作實踐與詩風取向

    • 推崇唐代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等山水田園詩人的風格,提倡清淡閑遠、自然超逸的意境;
    • 内容多描寫自然景色與個人閑情逸緻,弱化社會政治主題。
  4. 影響與争議

    • 積極影響:糾正了明代前後七子拘泥古法、公安派流于淺率的弊端,推動詩歌回歸藝術本質;
    • 局限:過度追求形式與意境,導緻部分作品缺乏真情實感,被批評為“虛無缥缈”,後遭趙執信等詩人修正。

總結來看,“神韻說”是中國古典詩學中意境理論的深化,其核心是通過簡練語言與空靈意境傳遞悠長餘韻,雖在文學審美上貢獻顯著,但也因脫離現實而存在争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神韻說

神韻說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組合了“神”和“韻”兩個字,代表了一種神秘而優雅的氣質和表達方式。神韻說可以指代文字、音樂、藝術或演出等領域中體現出的獨特靈感和美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神(示+申,5畫)韻(音,10畫)。

來源:神韻說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特别是古代文人和藝術家在創作和表演中所體現出的精神内涵和審美追求。

繁體:神韻説(注:中文簡體字已經推廣普及,繁體字用得較少)。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神韻說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些許變化,但其含義和表達方式并無根本差異。

例句:他的音樂作品充滿了神韻說,讓人如沐春風,心曠神怡。

組詞:神秘、神奇、韻律、語言、藝術。

近義詞:神秘美、優雅、風韻、神韻之美。

反義詞:平庸、普通、毫無韻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