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觀星台的意思、觀星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觀星台的解釋

觀察星象的高台。即古代的天文台。《中國民間故事選·魯王和他的小黃馬》:“ 西太後 天天站在觀星台上,捧着洋人送給他的千裡眼盡往南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觀星台是古代用于觀測天象、測算星體運行軌迹的高台式建築設施,其名稱由"觀星"(觀測星辰)與"台"(夯土築成的高台)組合而成。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測建築遺存,登封觀星台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由天文學家郭守敬主持修建,台體通高12.62米,頂部平面呈正方形,底部周長31.88米,通過台體北壁的凹槽結構實現圭表測量功能。

該建築群包含周公測景台、觀星台兩處核心設施,采用"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的測量原理(《周禮·地官》),其"量天尺"石圭長達31.19米,精确度達到±2毫米,印證了《元史·曆志》所載"晝參日影,夜觀極星"的觀測方法。經實測驗證,郭守敬在此推算出的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與現代測算值僅相差26秒。

觀星台建築群現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鎮,1961年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作為"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組成部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其夯土台基采用分層版築工藝,每層夯土厚度9-10厘米,整體抗壓強度達到每平方厘米4.5公斤,展現了古代建築力學與天文測量的完美融合。

網絡擴展解釋

“觀星台”是中國古代用于天文觀測和曆法研究的重要設施,其詞義可結合曆史背景、科學功能和文化價值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觀星台是古代用于觀測星象、測量日影的高台建築,屬于天文台的早期形式。其名稱源于“觀測天象”的核心功能,主要用于确定節氣、制定曆法,并驗證天文理論。

二、曆史沿革

  1. 西周起源
    傳說西周時期周公姬旦曾在此用土圭“測日影、定地中”,奠定“天地之中”宇宙觀基礎。
  2. 唐代發展
    唐開元年間建立“周公測景台”,以石表驗證四季變化。
  3. 元代鼎盛
    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于1276年主持擴建,成為全國27處觀測站的核心,并創制《授時曆》。

三、科學貢獻

四、建築特征

現存登封觀星台為方形覆鬥狀青磚建築,高12.62米,北側延伸31.19米的石圭(量天尺),通過日影長度推算節氣。

五、文化地位

總結來看,“觀星台”一詞既指代具體建築,也象征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高峰,體現了科學探索與哲學思想的融合。

别人正在浏覽...

愛錢如命徧布骠姚筆公不藉怖懼慘緑愁紅尺籍伍符丑肉創思吹脣吹葭從兄典庫調演嘟唸二亳耳聞風生爐鳳翔分殲戰服命幹盡顧哀官耗輠脂孤山渾混減戶茭艹晉封京毂今語記真決去鋸架廓開蠟鳳樂節臉厚陸産莫知所謂千岩萬壑齊讴忍事缫演色氣韶運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誠信風尚的引社夥誦拾唆激素日貼子詞銅駞危岊五戶絲鮮腴小癟三轄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