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詞。抑或,還是。《莊子·外物》:“抑固寠邪?亡其略弗及邪?”《戰國策·趙策三》:“ 秦 之攻 趙 也,倦而歸乎?亡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史記·範雎蔡澤列傳》:“意者臣愚而不概於王心邪?亡其言臣者賤而不可用乎?”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四》:“亡讀如無,或言亡,或言亡其,皆轉語詞也。”
“亡其”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連詞,主要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還是”“抑或”。以下是詳細解釋:
《莊子·外物》
“抑固寠邪?亡其略弗及邪?”
——意為“是原本就貧困呢,還是謀略不足呢?”。
《戰國策·趙策三》
“秦之攻趙也,倦而歸乎?亡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
——意為“秦國攻打趙國,是疲倦撤兵了,還是實力尚存卻因愛惜趙王而不進攻呢?”。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意者臣愚而不概於王心邪?亡其言臣者賤而不可用乎?”
——意為“是臣愚鈍不合王心,還是進言者身份低微不被采納呢?”。
“亡其”是文言文中表達選擇疑問的典型虛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其“二選一”的語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戰國策》等原典及清代學者王念孫的注解。
《亡其》在古代漢語中是一個動詞短語,意為“失去、喪失”,通常用于描述失去某種東西或遭受損失的情況。
《亡其》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亠”,又稱為“亡字頭”,表示與亡字有關;第二個部首是“兮”,通常在古代漢字中用作助詞,起加強語氣的作用。
根據筆畫計算,第一個字“亡”有三個筆畫,第二個字“其”有八個筆畫。
《亡其》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例如《詩經·國風·周南》中的“有女同車,颠言如亡其。”(意為有女子與他同乘一輛車,說話像是丢失了某個重要的東西)。根據這個例子可見,《亡其》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修飾描述遺失的感覺。
《亡其》的繁體字為撫其。
在古代,漢字寫法存在差異。根據研究,古代的《亡其》在形狀上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使用《亡其》的例句:
1. 他亡其財産,隻剩下一無所有。
2. 她心痛地說:“我亡其了一段美好的青春時光。”
3. 風雨過後,村莊亡其房屋。
根據《亡其》的意思,可以組詞如下:
1. 亡其所愛(喪失了所愛的人)
2. 亡其名聲(失去了名譽)
3. 亡其性命(喪失了生命)
與《亡其》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1. 失去
2. 喪失
3. 損失
與《亡其》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
1. 保有
2. 得到
3. 獲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