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莽大夫的意思、莽大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莽大夫的解釋

(1).指 漢 代 揚雄 。 揚雄 本仕 漢 朝, 王莽 稱帝時,仕 莽 為大夫。 宋 朱熹 《通鑒綱目·漢紀》:“戊寅五年, 莽 大夫 揚雄 死。”

(2).比喻變節者。 清 戴名世 《讀<揚雄傳>》:“《離騷》可反,而莽大夫亦可為矣。” 顧馀 《詠古》之一:“菁茅幾許酬開國,祇是傷心莽大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莽大夫”是一個相對生僻且帶有特定曆史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面拆解和曆史語境來理解:

  1. 字面拆解與核心含義

    • 莽:本義指草木茂盛、廣闊深遠,引申為粗疏、冒失、魯莽、草率之意。
    • 大夫:古代官名,多指中央要職或高級文官,如禦史大夫、光祿大夫等,是具有一定學識和地位的官員。
    • 合義:因此,“莽大夫”字面上指行事魯莽、草率或不稱職的官員。它強調官員雖有“大夫”的頭銜或地位,但其行為卻粗疏、冒失,缺乏應有的學識、修養或責任感。
  2. 曆史背景與引申義

    • 該詞常隱含對特定曆史時期(尤其是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時期)某些官員的諷刺。王莽托古改制,其政權短暫且混亂,被認為任用了一些名不副實、趨炎附勢或能力低下的官員。
    • 在這種語境下,“莽大夫”特指那些在王莽新朝中任職、品行或能力有虧的官員,帶有強烈的貶義和時代烙印。它暗指這些官員為了仕途而依附篡位者,其行為與其“大夫”身份不符,顯得粗鄙或失節。
    • 一個著名的關聯人物是揚雄(揚子雲)。揚雄是西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曾作《劇秦美新》稱頌王莽新朝,并在新朝擔任大夫(中散大夫)。後世一些文人(如南宋朱熹)批評他未能守節,因此“莽大夫”有時被用來暗諷或代指揚雄這類人物。班固在《漢書·揚雄傳》中雖未直接使用“莽大夫”一詞,但對揚雄在王莽時期的處境和選擇有所記載和評價,是後世評論的重要依據。
  3. 文學與修辭中的使用

    • 在古典詩詞或評論中,“莽大夫”常作為一個典故性或象征性詞彙出現,用以批評官員失職、失節或名不副實。
    • 其使用往往帶有諷刺、批判的意味,暗示對象雖有官職,卻無實才或德行。

“莽大夫”意指行事魯莽、草率或不稱職的官員,尤其在曆史語境中特指王莽新朝時期那些被認為品行有虧或名不副實的高級官員,常帶有貶義和諷刺色彩。其核心在于揭示官職(大夫)與行為(莽)之間的矛盾。

權威參考來源:

請注意,“莽大夫”并非現代常用詞彙,其使用多見于曆史評論或特定文學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

“莽大夫”是一個具有曆史批判色彩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莽大夫”原指漢代文學家揚雄。他在王莽篡漢後,曾擔任新朝的大夫,因此被後世視為變節者的代稱。該詞帶有貶義,常用于比喻政治立場不堅定、屈從于篡權者的文人或官員。


二、出處與演變

  1. 曆史來源
    出自宋代朱熹《通鑒綱目·漢紀》:“戊寅五年,莽大夫揚雄死。”。朱熹通過“莽大夫”的稱呼,明确表達對揚雄仕于王莽政權的貶斥。

  2. 詞義擴展
    清代戴名世在《讀〈揚雄傳〉》中寫道:“《離騷》可反,而莽大夫亦可為矣”,将“莽大夫”泛化為對變節者的諷刺。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朱熹《通鑒綱目》或相關曆史評論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熬刑百日丹報紙編年别才不羁之民赪文塵氣臣心如水崇弘沖浪運動重裀而況耳視翻耕凡汞風木含悲觀音兜孤獨園過山跳呵引昈昈賈惠講桌姣麗緝裁季冬龜裂君子人叩枻曠大裈褲樂手列刹鹿栅民壯女丈夫仆散竊竊诩诩氣體氣下人琴兩亡鋭士紳士協定瞬息松手松韻瑣碎台秤天宦涕泗交頤微觀午安杌床無所施其伎無曉夜挦扯現行法邪誕希留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