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指身體和神色。《法華經·序品》:“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 趙完 又喫這一吓,恰像打坐的禪和子,急得身色一毫不動。”
“身色”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在佛教經典中,“身色”指身體與神色的結合,強調外在形态與内在狀态的統一。例如:
部分資料(如)提到“身色”可泛指人的外貌或身體狀況,例如形容體态、膚色或健康狀态。但這種用法未見于權威佛教文獻或詞典,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建議參考權威佛教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或經典文獻以獲取準确釋義。
身色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身體的顔色或者外貌。
“身色”的拆分部首是“⺈”(從身),總共有5個筆畫。
“身色”一詞來源于古漢語,追溯到古文獻中的使用。
“身色”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和簡體一樣,還是“身色”。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有時候“色”字會簡化為“而”字,所以“身色”也有可能寫成“身而”。
他的身色健康紅潤,看起來精神煥發。
1. 身姿:形容一個人的身體姿态。 2. 身高:一個人的身體的高度。 3. 身材:形容一個人的身體的比例和形狀。 4. 人身:指人的身體部分。 5. 身影:形容一個人的身體在某個特定環境中的形象。
體貌、外貌、相貌、容貌
内在、内在品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