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指身体和神色。《法华经·序品》:“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赵完 又喫这一吓,恰像打坐的禪和子,急得身色一毫不动。”
“身色”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在佛教经典中,“身色”指身体与神色的结合,强调外在形态与内在状态的统一。例如:
部分资料(如)提到“身色”可泛指人的外貌或身体状况,例如形容体态、肤色或健康状态。但这种用法未见于权威佛教文献或词典,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扩展解释,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建议参考权威佛教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或经典文献以获取准确释义。
身色是一个汉语词汇,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身体的颜色或者外貌。
“身色”的拆分部首是“⺈”(从身),总共有5个笔画。
“身色”一词来源于古汉语,追溯到古文献中的使用。
“身色”在繁体汉字中的写法和简体一样,还是“身色”。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有时候“色”字会简化为“而”字,所以“身色”也有可能写成“身而”。
他的身色健康红润,看起来精神焕发。
1. 身姿:形容一个人的身体姿态。 2. 身高:一个人的身体的高度。 3. 身材:形容一个人的身体的比例和形状。 4. 人身:指人的身体部分。 5. 身影:形容一个人的身体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形象。
体貌、外貌、相貌、容貌
内在、内在品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