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陽關三疊》。琴曲。琴譜以 唐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詩為主要歌詞,并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複三次,故稱“三疊”。後泛指送别之曲。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三疊陽關》聲漸杳。斷雨殘雲,隻怕 巫山 曉。” 元 宋方壺 《鬥鹌鹑·送别》套曲:“肺腑,恨怎舒,《三疊陽關》愁萬縷。” 元 馬緻遠 《漢宮秋》第四折:“凄愴似和半夜 楚 歌聲,悲切似唱《三疊陽關令》。” 元 石子章 《竹塢聽琴》第三折:“本彈的是一曲《鳳求凰》,倒做了《三疊陽關令》。”
“三疊陽關”是中國古代文學與音樂中的一個經典意象,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三疊陽關”原指唐代琴曲《陽關三疊》,其名稱源于兩個核心元素:
《陽關三疊》至今仍是中國十大古琴名曲之一,其旋律與詩意結合的藝術形式,成為傳統文化中“詩樂一體”的典範。
三疊陽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關卡連續三道,形容防禦嚴密、難以突破。
三疊陽關的拆分為:“三”(人字旁)+“疊”(疊字邊)+“陽”(阝字底)+“關”(門字邊),部首分别是“人”、“疊”、“阝”和“門”,總計11筆畫。
三疊陽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曆史故事中的“三陽觀”,據說是原中國著名的孫武(國無政事者也曰道)")[瞻仰的地方之一。後來,“三疊陽關”被用來形容關卡防禦連續且嚴密,難以攻破的狀态。
三疊陽關的繁體寫法為「三疊陽關」。
在古時候,三疊陽關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在《辭海》中,三疊陽關的漢字寫作「三質陽關」。
1. 這個部落設有三疊陽關,以應對外敵的侵犯。
2. 經過三疊陽關的嚴防死守,敵軍始終無法攻破。
三疊陽關沒有明确的組詞,但可以根據其意義進行相關組詞,比如:防禦、固守、堅守。
與三疊陽關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千鈞一發、邊關要地、天險要隘。
與三疊陽關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無防、脆弱、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