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騎竹的意思、騎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騎竹的解釋

(1).《後漢書·郭伋傳》:“ 伋 前在 并州 ,素結恩德,及後入界,所到縣邑,老幼相攜,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 伋 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後因以“騎竹”為稱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 唐 劉禹錫 《送裴司徒令公自東都留守再命太原》詩:“愛棠餘故吏,騎竹見新童。” 宋 危西麓 《風流子·郭縣尹美任》詞:“看父老裊花,苦遮去轍,兒童騎竹,争問歸期。” 元 趙孟頫 《送柳湯左懷孟總管》詩:“老子分符稱太守,諸兒騎竹候前茅。”亦作“ 騎青竹 ”。 唐 杜甫 《李司馬橋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詩:“已傳童子騎青竹,總拟橋東待使君。”

(2).《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載: 費長房 從仙人 壺公 入深山學道,後“ 長房 辭歸,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則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 葛陂 中也。’…… 長房 乘杖,須臾來歸”。後因以“騎竹”指仙家出行。 宋 趙彥瑞 《念奴嬌·中秋》詞:“歸來一笑, 葛陂 還訪騎竹。”

(3).見“ 騎竹馬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騎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象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1. 本義與典故

    “騎竹”字面指“以竹竿為馬騎乘”,源于古代兒童遊戲的記載。這一行為最早見于《後漢書·郭伋傳》,描述東漢官員郭伋在并州巡視時,受到兒童“騎竹馬”相迎的故事,後成為表現童真或官員深得民心的經典意象。

  2. 引申與文學化表達

    在詩詞中,“騎竹”被賦予更豐富的内涵。例如唐代李白《長幹行》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以“騎竹馬”象征兩小無猜的純真情感,使詞彙從具體行為升華為青梅竹馬之情的代稱。

  3. 文化符號意義

    該詞在傳統文化中沉澱為兩類典型意象:

    • 象征童年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态(如宋代範成大詩“騎竹癡猶子,牽牛笑老翁”);
    • 借指百姓對清廉官員的愛戴(如《太平禦覽》引郭伋故事喻官民和諧)。

需說明的是,現代《漢語大詞典》将“騎竹”釋為“兒童遊戲時當馬騎的竹竿”,并标注其典故來源。這一釋義既保留了古漢語的生動性,也延續了詞彙在曆史語境中的文化厚度。

網絡擴展解釋

“騎竹”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典故性詞語,其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和語境:

一、稱頌官員仁政

源自《後漢書·郭伋傳》:東漢官員郭伋在并州施行仁政,離任後重訪時,數百名兒童騎竹馬夾道迎接。後世以“騎竹”比喻地方官深得民心,如唐代劉禹錫詩句“騎竹見新童”即用此典。

二、指代仙家出行

《後漢書·方術傳》記載:費長房隨仙人壺公學道,歸鄉時獲贈竹杖,騎之可瞬移千裡。此典故賦予“騎竹”超凡意象,成為仙家遁術的象征。

三、與“騎竹馬”的關聯

“騎竹”有時作為“騎竹馬”的簡稱,指兒童跨竹竿模仿騎馬的遊戲。此用法多用于表達童年純真友誼,如白居易《贈楚州郭使君》中“笑看兒童騎竹馬”。


注意:低權威性來源(如)将“騎竹”直接等同于童年遊戲,實為混淆了“騎竹”與“騎竹馬”的差異。建議在具體語境中結合文獻權威解釋進行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八鮮别酌不合節藏頭伉腦潺淙唱喁侈語村垆大棒政策雕僞疊羅鬥品堕窳鵝行阏制犯禁非凡非舉風乾負抱覆折感寤光啓河清化鶴郊迓解當浄衣羁身繼聲九苞禽看家戲贶室涼涼踽踽蛚蛬盧郎蘿圖内樣弄頰娉會青白眼情迷區明人銜燒煳了卷子失敗為成功之母時匠霜慘耍歪掉猴束蘊請火蘇摩遮天中之山推譽穩實五羖皮物馬無遮齋下門仙階鮮衣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