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惡的意思、過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惡的解釋

錯誤;罪惡。《周禮·地官·州長》:“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法,以考其德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南史·劉穆之傳》:“有以 祥 《連珠》啟上,上令禦史中丞 任遐 奏其過惡,付廷尉。” 宋 劉恕 《自訟》:“臧否品藻,不掩人過惡。” 明 李贽 《答耿司寇書》:“生非護惜人也,但能攻發吾之過惡,便是吾之師。” 魯迅 《華蓋集續編·送竈日漫筆》:“我也沒有做過道士,詳細是不知道的,但據‘耳食之言’,則道士們以為人身中有三屍神,到有一日,便乘人熟睡時,偷偷地上天去奏本身的過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惡"是由"過"與"惡"構成的并列式複合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其核心意義包含:①行為上的過失與道德上的敗壞,《後漢書·陳忠傳》記載"糾增舊科,防奏過惡"即取此義;②程度超出常規的惡劣行徑,清代戴名世《<劉陂千庶常詩>序》中"痛懲過惡"即指嚴重惡行。

從構詞法分析,"過"本義為經過,引申為過失;"惡"原指丑态,後演變為惡劣品質。二字并列強化了行為與品性的雙重否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司法文書和道德評判領域,如"曆數其過惡"的表述方式。

在語義演變方面,宋代以前多指具體過失,明代後漸含道德審判意味。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考證其古體字構形時,強調"過"與"惡"的會意特征,體現古代對行為瑕疵與本性惡劣的區分認知。近義詞"罪愆""咎戾"多用于文學語境,反義詞"善舉""懿行"則構成道德對比。

網絡擴展解釋

“過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過惡”指錯誤與罪惡的結合,包含兩層含義:

  1. 過:指過失、過錯,即行為或認知上的偏差。
  2. 惡:指惡行、惡習,帶有道德層面的負面評價。
    例如《周禮·地官》提到“糾其過惡而戒之”,即通過糾正錯誤和惡行來警示他人。

二、來源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 《周禮·地官》記載“考德行道藝而勸之,糾其過惡而戒之”,表明古代已用此詞表達對行為規範的評判。
    • 《南史·劉穆之傳》用“奏其過惡”描述官員彈劾罪狀,說明其作為正式文書的用詞。
  2. 文學引用
    魯迅在《華蓋集續編·送竈日漫筆》中提及道教傳說,稱“三屍神上天奏人過惡”,借宗教意象諷刺人性陰暗面。

三、延伸與宗教觀點

佛教與道教對“過惡”有更深闡釋:

四、單字分解

“過惡”是兼具行為過失與道德瑕疵的複合詞,既用于日常指摘錯誤(如“掩惡揚善”),也見于宗教對人性弱點的反思。需注意語境差異,如文學多用隱喻,而宗教則關聯因果業報。

别人正在浏覽...

安生暗中幫身必阇赤比肩人餔子參入漕标朝涉陳霸先成紀揣度揣己埭程乏阙非關豐績诰命革屣閨房好利鴻骞慌悴歡送華山畿豗喧簡倨家仆羯鼓介士稽留聒剌及難津步酒在口頭,事在心頭老闆子兩葉掩目領帥流遁南服暖眼簰筏破損格淺瞀凄怅奇偏起坐日仄儒貴扇形事色貪彊痰桶謄清天女散花土地祠蛻衣汙亂弦匏顯色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