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惡的意思、過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惡的解釋

錯誤;罪惡。《周禮·地官·州長》:“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法,以考其德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南史·劉穆之傳》:“有以 祥 《連珠》啟上,上令禦史中丞 任遐 奏其過惡,付廷尉。” 宋 劉恕 《自訟》:“臧否品藻,不掩人過惡。” 明 李贽 《答耿司寇書》:“生非護惜人也,但能攻發吾之過惡,便是吾之師。” 魯迅 《華蓋集續編·送竈日漫筆》:“我也沒有做過道士,詳細是不知道的,但據‘耳食之言’,則道士們以為人身中有三屍神,到有一日,便乘人熟睡時,偷偷地上天去奏本身的過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過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過惡”指錯誤與罪惡的結合,包含兩層含義:

  1. 過:指過失、過錯,即行為或認知上的偏差。
  2. 惡:指惡行、惡習,帶有道德層面的負面評價。
    例如《周禮·地官》提到“糾其過惡而戒之”,即通過糾正錯誤和惡行來警示他人。

二、來源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 《周禮·地官》記載“考德行道藝而勸之,糾其過惡而戒之”,表明古代已用此詞表達對行為規範的評判。
    • 《南史·劉穆之傳》用“奏其過惡”描述官員彈劾罪狀,說明其作為正式文書的用詞。
  2. 文學引用
    魯迅在《華蓋集續編·送竈日漫筆》中提及道教傳說,稱“三屍神上天奏人過惡”,借宗教意象諷刺人性陰暗面。

三、延伸與宗教觀點

佛教與道教對“過惡”有更深闡釋:

四、單字分解

“過惡”是兼具行為過失與道德瑕疵的複合詞,既用于日常指摘錯誤(如“掩惡揚善”),也見于宗教對人性弱點的反思。需注意語境差異,如文學多用隱喻,而宗教則關聯因果業報。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