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刑的意思、省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刑的解釋

減少或減輕刑罰。《管子·牧民》:“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 漢 賈誼 《過秦論中》:“約法省刑,以持其後。”《清史稿·高宗紀一》:“乙卯,上詣圜丘行大雩禮,特詔貶損儀節,以示虔禱。以旱命省刑寬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省刑(shěng xíng)是漢語複合詞,由“省”與“刑”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減少或減輕刑罰,強調司法實踐中對刑罰的節制與寬緩。以下從釋義、源流與應用三方面解析:


一、釋義解析

  1. 字義分解

    • 省(shěng):本義為“減少、節約”,引申為“簡略、免除”。如《說文解字》:“省,視也。從眉省聲。”後衍生出“減省”義。
    • 刑(xíng):指刑罰、刑法。《說文解字》:“刑,罰罪也。從刀井聲。”泛指法律制裁手段。

      二字組合後,“省刑”即通過縮減刑罰種類、降低刑罰強度或減少刑罰適用以體現寬仁。

  2. 完整釋義

    省刑指在司法治理中主動節制刑罰,避免嚴刑峻法,主張以教化替代懲戒,體現儒家“德主刑輔”思想。其對立概念為“濫刑”“重刑”。


二、曆史源流與典籍例證

  1. 儒家思想淵源

    孔子提出“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反對過度依賴刑罰。孟子進一步主張“省刑罰,薄稅斂”(《孟子·梁惠王上》),将省刑與輕徭薄賦并列為仁政核心。

  2. 漢代司法實踐

    漢文帝廢除肉刑(如黥、劓、刖),改以笞刑替代,被視為“省刑”典範。《漢書·刑法志》載:“懲暴秦之弊,文帝除肉刑,務在寬厚。”

  3. 法典化體現

    《唐律疏議》确立“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通過“議、請、減、贖”等制度實現刑罰寬減,系統性實踐省刑理念。


三、現代價值與應用

  1. 慎刑原則的延續

    當代法治強調“罪刑相適應”“少殺慎殺”,如刑法中緩刑、減刑制度的設立,與“省刑”精神一脈相承。

  2. 刑事政策導向

    “寬嚴相濟”政策要求對輕微犯罪“當寬則寬”,通過社區矯正、刑事和解等替代監禁刑,體現司法人性化。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班固. 《漢書·刑法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校注本)
  3. 長孫無忌等. 《唐律疏議》(法律出版社箋釋本)
  4. 楊伯峻. 《孟子譯注》(中華書局)

注:“省”在此語境中讀shěng(第三聲),與“節省”同音;若讀xǐng(如“反省”)則語義迥異。

網絡擴展解釋

“省刑”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省刑”指減少或減輕刑罰,由“省”(減少、節省)和“刑”(刑罰)組合而成,屬于動賓結構的詞語。

二、發音與結構

三、曆史背景與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體現統治者對刑罰的寬緩政策:

  1. 《管子·牧民》提到“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強調通過減少刑罰來治理國家。
  2. 賈誼《過秦論》中“約法省刑”描述秦朝後期試圖通過簡化法律和減輕刑罰鞏固統治。
  3. 《清史稿》記載乾隆帝因旱災下令“省刑寬禁”,體現古代“天人感應”思想下的司法調整。

四、使用場景

五、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管子》《過秦論》等原文,或查閱曆史類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背雲唪經狴犴标叉逼酒逼拷不得已而用之嘗谷辭論彈激搗虛撇抗東序西膠鳳凰衣釜鍑孚甲梗骜艮嶽詭把戲過雷鶴膺鴻溝花粉活鱍鱍郊圻迦師錯濟濟斌斌祭詩棘圍鎖院克盡厥職曠夫怨女昆蚑禮寵狑狫鹵瘠面陰鱴刀末供目交心通逆遁蟠木欺冒輕溜親近日有萬機攝屬事在人為書家殊列斯事體大夙夜在公瀇洋皖南事變洧外戊己芝伍老武台仙廚香钿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