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在今 河南 開封 城内東北隅。 宋徽宗 政和 七年于 汴梁 東北作 萬歲山 , 宣和 四年 徽宗 自為《艮嶽記》,以為山在國都之艮位,故名 艮嶽 。 宣和 六年,改名 壽峰 。詳見《宋史·地理志一》及 宋 張淏 《艮嶽記》。 宋 劉子翚 《汴京紀事》詩之十:“鳳輦北遊今未返,蓬蓬 艮嶽 内中高。”《水浒傳》第一○一回:“那 艮嶽 在京城東北隅,即 道君皇帝 所築。” 清 趙翼 《西湖詠古》:“ 三竺 峰巒非 艮嶽 ,兩隄燈火似 樊樓 。”
“艮嶽”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皇家園林建築,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地理位置與命名由來
艮嶽位于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東北隅,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始建,初名“萬歲山”。因在都城八卦方位中屬“艮位”(東北方),宣和四年(1122年)徽宗親撰《艮嶽記》後正式得名“艮嶽”。宣和六年(1124年)更名為“壽峰”,但“艮嶽”之名更為後世熟知。
建造背景與特點
宋徽宗為追求奢華享樂,耗費巨資從全國搜羅奇石、珍木、異獸,仿自然山勢人工堆砌而成。園内包含大量太湖石、靈璧石,并移植名貴花木,豢養珍禽異獸,兼具山水園林與皇家苑囿的特點。其設計融合道教思想,以“艮”卦象征山的穩固,體現天人合一理念。
曆史評價與結局
艮嶽被視為北宋覆滅的象征之一。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後,園中奇石被劫掠,部分遺存散落各地(如北京北海公園的“艮嶽石”)。南宋詩人劉子翚曾作《汴京紀事》諷喻其興衰,明代《水浒傳》亦提及此園。
文化意義
作為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巅峰之作,艮嶽對後世造園技術影響深遠,其“移天縮地”的設計理念為明清園林所繼承。相關記載可見《宋史·地理志》及宋代張淏《艮嶽記》。
注:部分資料将“艮嶽”引申為成語形容“高大的山嶽”,但此用法非曆史原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