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狴犴的意思、狴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狴犴的解釋

(1) [beast;fourfooted animal]∶傳說中的走獸

王魔騎狴犴。——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

(2) [prison]∶牢獄

狴犴使人多禮乎?——《法言·吾子》

詳細解釋

(1).傳說中的獸名。 明 楊慎 《龍生九子》:“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明 胡侍 《真珠船·龍九子》:“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狴犴好訟,今獄門上獸吞口,是其遺像。”

(2).指惡狗。 唐 柳宗元 《乞巧文》:“王侯之門,狂吠狴犴。”

(3).指牢獄。 漢 揚雄 《法言·吾子》:“劍客論曰:‘劍可以愛身。’曰:‘狴犴使人多禮乎?’”無名氏音義:“犴,音岸,獄也。”《陳書·後主紀》:“眷茲狴犴,有軫哀矜,可克日於 大政殿 訊獄。”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論江6*賊書》:“鄉閭安堵,狴犴空虛。”《水浒傳》第四十回:“雁書不遂英雄志,失腳翻成狴犴囚。”《明史·閹黨傳序》:“ 明 代閹宦之禍酷矣……衣冠填於狴犴,善類殞於刀鋸。”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狴犴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狴犴(bì àn)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屬“龍生九子”之一,其形象與法律、刑獄密切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狴犴形似虎,威嚴勇猛,常被雕刻于古代監獄門扉或官衙大堂兩側,象征司法公正與刑罰權威。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注其名為“獄戶之獸”,《潛确類書》亦載“狴犴好訟,形獄門”,印證其作為司法象征的文化内涵。

從文化演變角度看,狴犴的形象經曆了從具象到符號化的過程。唐代《西陽雜俎》記載其“立獄前以鎮惡”,宋代以後逐漸融入建築裝飾,明清時期更成為“獬豸”之外的另一法獸代表。故宮博物院藏品中可見狴犴紋飾的牢獄用具,佐證其曆史實物關聯性。現代《辭海》将其定義為“古代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獄門”,完整保留了該詞的語義核心。

網絡擴展解釋

狴犴(bì àn)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其含義和文化象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身份與形象 狴犴為龍生九子之一,多數文獻記載為第七子。其外形似虎,威嚴勇猛,常以虎頭形象裝飾于古代牢獄門扉或官衙大堂兩側,故有“虎頭牢”之稱。

2. 象征意義

3. 文化演變 龍生九子的說法本無固定版本,狴犴雖未出現在明代李東陽的原始名單中,但因其在司法領域的獨特象征意義,成為後世民間廣泛認可的龍子之一,體現了傳統文化對司法公正的精神寄托。

擴展說明:與同為龍子的睚眦(象征争鬥)不同,狴犴更強調通過威儀維護秩序,這一差異反映了古人對法律威懾力與公正性并重的認知。

别人正在浏覽...

黯淡灘柏梁體白雁扳緣辨說碧漣步綱長年三老斥絶侈口崇階傳郵淳慤釣國地洞鈍漢奉巾栉釜底抽薪鹘入鴉羣豪魚禾場鴻裔鴻澤黃佐臨隳颠繪影圖形湖南尖厲郊端久幾駃雨赉賜樂天療程領表滿埳孟說冥界明隽麋腥迷真農祥品命趣劇溶與三緘其口社翁市場調節屎殼郎收奪孰谏松贊幹布蘇木頽絶推施憲長向榮獻酒魈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