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夙夜在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夙夜”指從早到晚,“公”指公務,合意為日夜勤勉處理公務,形容官吏勤于政事。現代語境中,其含義延伸為為集體、國家或人民事務盡心盡力。
2. 出處與演變
3. 語言特點與用法
4. 現代應用示例
例如:“到南京工作,我深感責任重大,唯有夙夜在公、盡心竭力,才能不辱使命”。
該成語既保留古典勤政含義,又被賦予新時代的奉獻精神,適用于描述個人或集體為公共事務的持續努力。
《夙夜在公》是一個成語,意為不論白天黑夜,都在公衆場合努力工作。它形容一個人常常為公益事業而忙碌,不顧個人休息與安逸。
《夙夜在公》的拆分部首是夕、日、土,其中夕部首表示夜晚,日部首表示太陽,土部首表示土地;它的總筆畫是12畫。
《夙夜在公》這個成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小說《紅樓夢》,原文出自第六十七回:“...前日辦的佛事,未過茶去,夙夜在公……”這裡描述了賈母一直忙碌辦公到深夜,以履行自己對家族和社會的責任。
繁體中文中,夙夜在公的寫法是「夙夜在公」。
在古代,夙夜在公的寫法是「㑲」。「㑲」字是由三個部首組成:宀、一和土。它表達了一個人夜晚守着土地,擔負着公共責任的形象。
1. 他是一個夙夜在公的醫生,總是為了病人的健康而不辭辛勞。
2. 她是一位敬業的教師,夙夜在公,為了學生的成長負責到底。
組詞有:夙夜不解、夙夜敬事、夙夜兢兢、夙夜匪懈、夙夜忙碌等。
近義詞有:夜以繼日、晝夜不停、不眠不休、夜以盡職等。
反義詞有:悠閑自在、不問世事、無所事事、懶散無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