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供的意思、末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供的解釋

佛教語。謂最後的供奉。 隋炀帝 《天台設齋願文》:“敬設蔬飯,雖調八水,多慚百味。庶同 純陀 之末供,有如 淨名 之遙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末供”是一個佛教術語,指在宗教儀式或祭祀活動中進行的最後一次供奉,強調儀式結束前的最終敬獻環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末”(最後)和“供”(供奉)組成,字面意為“最後的供奉”。在佛教語境中,它特指法會、齋戒等儀式接近尾聲時對佛、菩薩或祖先的最終獻禮,象征虔誠的完結與圓滿。

  2. 出處與例證
    最早見于隋炀帝《天台設齋願文》:“庶同純陀之末供,有如淨名之遙請。”此句通過“末供”表達對佛法的終極敬意,并引用佛教典故強化儀式意義。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宗教儀式、祭祀活動的描述,例如法會最後一天的獻供,或傳統節日祭祀祖先的終章環節。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某項重要事務完成前的最終付出。

  4. 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如、4)提到“末”的其他釋義(如“盡頭”“非根本”),但結合佛教背景,“末供”更強調時間順序上的“最終”,而非次要含義。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儀式形式或曆史演變,可查閱《天台設齋願文》原文或佛教儀軌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末供

末供,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具有多重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末供是由「木」字的兩橫和一個「共」字組成。它的首部是木,拆分後有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末供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一個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末貢」。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末供的寫法有所變化。其中一種古代寫法是「黑(墨)」加上「共(共享)」字形,表示形容黑墨共享,指流傳廣泛。另一種古代寫法是「十(表示十個)」加上「喜(公牛,古代祭祀供品之一)」字形,表示供奉十個牛,也指供奉豐盛。

例句

1. 《左傳·成公二年》:“朞年未嘗敢有請于小時曰‘我将末供于先子’。”

2. 《史記·舜本紀》:“舜末供于天。”

組詞

末供在詞語中的應用并不常見,因此沒有太多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

由于末供在現代漢語中用法較少,因此也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