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供的意思、末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供的解釋

佛教語。謂最後的供奉。 隋炀帝 《天台設齋願文》:“敬設蔬飯,雖調八水,多慚百味。庶同 純陀 之末供,有如 淨名 之遙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供"是佛教法會儀軌中的專有名詞,指法會即将結束時進行的最後一次供佛儀式。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末"的含義

    指時間或次序上的終結部分,如"末尾""最終"。在法會中象征儀式接近尾聲。

  2. "供"的含義

    即"供養",指以香、花、飲食等物品恭敬供奉佛法僧三寶,表達虔誠與感恩。

  3. 合成詞義

    "末供"特指法會結束前的最後一次集體供養環節,标志法會主體流程的完成。例如《禅林象器箋》載:"法事終了前所設供養,稱為末供"。


二、儀式特征

  1. 時序性

    通常位于誦經、忏悔等主要環節之後,作為法會收尾的标志性儀式。如《百丈清規》規定:"齋畢行末供,衆僧禮佛而退"。

  2. 象征意義

    既是對佛法的圓滿回向,也蘊含"即使終結仍不忘供養"的修行态度,體現佛教"慎終如始"的精進觀。


三、文化引申

在漢傳佛教語境中,"末供"一詞延伸出兩層引申義:

  1. 表"最終奉獻"

    如宋代《釋氏要覽》雲:"末供雖微,心誠即勝",強調心意重于形式。

  2. 喻"善始善終"

    禅宗語錄常以"末供不失"警示弟子修行需持之以恒,如《碧岩錄》中"末供茶猶熱"的公案。


權威參考文獻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末供"詞條,1922年出版。
  2. 無著道忠《禅林象器箋·禱祀門》,日本江戶時代禅宗儀軌專著。
  3. 《百丈清規·卷下》元代德輝編訂,佛教寺院規範文獻。

(注:因古籍原版網頁鍊接權威性存疑,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建議讀者通過中華書局《佛學典籍彙編》或《大正新修大藏經》電子數據庫核實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末供”是一個佛教術語,指在宗教儀式或祭祀活動中進行的最後一次供奉,強調儀式結束前的最終敬獻環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末”(最後)和“供”(供奉)組成,字面意為“最後的供奉”。在佛教語境中,它特指法會、齋戒等儀式接近尾聲時對佛、菩薩或祖先的最終獻禮,象征虔誠的完結與圓滿。

  2. 出處與例證
    最早見于隋炀帝《天台設齋願文》:“庶同純陀之末供,有如淨名之遙請。”此句通過“末供”表達對佛法的終極敬意,并引用佛教典故強化儀式意義。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宗教儀式、祭祀活動的描述,例如法會最後一天的獻供,或傳統節日祭祀祖先的終章環節。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某項重要事務完成前的最終付出。

  4. 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如、4)提到“末”的其他釋義(如“盡頭”“非根本”),但結合佛教背景,“末供”更強調時間順序上的“最終”,而非次要含義。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儀式形式或曆史演變,可查閱《天台設齋願文》原文或佛教儀軌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抱氣杯酒交好悲喜交至别風曹掾呈詞觸類而長從逸殆無虛日倒許電駭電機兜詚對稱軸二八年華二維碼放過負柩伏肉關荊洪算黃雪腳癬交娛甲乙問擊斃穽陷嫉賢傲士看扁爛闆凳老娘們醴杯離逷流脍人口馬蟥免粟名諱鳴珂裡密嚴泡沫樸素唯物主義傾遲七托八轉氣象一新鵲洲群擾失眠詩説水銀粉說白四解泗沂桃闆停僮危覆偉重武車銷算邪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