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省刑的意思、省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省刑的解释

减少或减轻刑罚。《管子·牧民》:“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汉 贾谊 《过秦论中》:“约法省刑,以持其后。”《清史稿·高宗纪一》:“乙卯,上诣圜丘行大雩礼,特詔贬损仪节,以示虔祷。以旱命省刑宽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省刑(shěng xíng)是汉语复合词,由“省”与“刑”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减少或减轻刑罚,强调司法实践中对刑罚的节制与宽缓。以下从释义、源流与应用三方面解析:


一、释义解析

  1. 字义分解

    • 省(shěng):本义为“减少、节约”,引申为“简略、免除”。如《说文解字》:“省,视也。从眉省声。”后衍生出“减省”义。
    • 刑(xíng):指刑罚、刑法。《说文解字》:“刑,罚罪也。从刀井声。”泛指法律制裁手段。

      二字组合后,“省刑”即通过缩减刑罚种类、降低刑罚强度或减少刑罚适用以体现宽仁。

  2. 完整释义

    省刑指在司法治理中主动节制刑罚,避免严刑峻法,主张以教化替代惩戒,体现儒家“德主刑辅”思想。其对立概念为“滥刑”“重刑”。


二、历史源流与典籍例证

  1. 儒家思想渊源

    孔子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反对过度依赖刑罚。孟子进一步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梁惠王上》),将省刑与轻徭薄赋并列为仁政核心。

  2. 汉代司法实践

    汉文帝废除肉刑(如黥、劓、刖),改以笞刑替代,被视为“省刑”典范。《汉书·刑法志》载:“惩暴秦之弊,文帝除肉刑,务在宽厚。”

  3. 法典化体现

    《唐律疏议》确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通过“议、请、减、赎”等制度实现刑罚宽减,系统性实践省刑理念。


三、现代价值与应用

  1. 慎刑原则的延续

    当代法治强调“罪刑相适应”“少杀慎杀”,如刑法中缓刑、减刑制度的设立,与“省刑”精神一脉相承。

  2. 刑事政策导向

    “宽严相济”政策要求对轻微犯罪“当宽则宽”,通过社区矫正、刑事和解等替代监禁刑,体现司法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班固. 《汉书·刑法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校注本)
  3. 长孙无忌等. 《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笺释本)
  4. 杨伯峻. 《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注:“省”在此语境中读shěng(第三声),与“节省”同音;若读xǐng(如“反省”)则语义迥异。

网络扩展解释

“省刑”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省刑”指减少或减轻刑罚,由“省”(减少、节省)和“刑”(刑罚)组合而成,属于动宾结构的词语。

二、发音与结构

三、历史背景与用例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体现统治者对刑罚的宽缓政策:

  1. 《管子·牧民》提到“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强调通过减少刑罚来治理国家。
  2. 贾谊《过秦论》中“约法省刑”描述秦朝后期试图通过简化法律和减轻刑罚巩固统治。
  3. 《清史稿》记载乾隆帝因旱灾下令“省刑宽禁”,体现古代“天人感应”思想下的司法调整。

四、使用场景

五、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管子》《过秦论》等原文,或查阅历史类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猋急侧重察按禅灯裮被昌门唱双簧觇人充饱翠的倒刺得壹钱东野巴人多级火箭夺胎换骨迩来二竖奋讨高瞭高铁华北平原化学性质灰躯糜骨魂骸惑惑讲坛社会主义鉴诫交战借字劲射矜纠收缭镣质陆程络腮胡子鲈鱼鲙闾亭駡话马钱子内丧浅方啓化求问区盖区区此心鋭居三官事无巨细搜漱泰宁镗床陶丘桃穰它岐条鞭通粗通辙头功为间媟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