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躬的意思、聖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躬的解釋

(1) [emperor’s body]∶聖體

聖躬不康

(2) [emperor]∶代指皇帝

不欲屢勞聖躬

詳細解釋

猶聖體。臣下稱皇帝的身體。亦代指皇帝。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下》:“恐左右忠孝,不欲屢勞聖躬,以為親耕可廢。”《後漢書·班固傳下》:“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 李賢 注:“聖躬,謂天子也。”《南史·沉懷文傳》:“風雨如此,非聖躬所宜。” 唐 杜甫 《往在》詩:“前春禮郊廟,祀事親聖躬。”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改嶽山名》:“ 唐肅宗 上元 中,聖躬不康。”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載垣端華肅順各款》:“﹝ 載垣 等﹞當面咆哮,幾緻驚吓聖躬。” 陳白塵 《大風歌》第六幕:“陛下,不可!保重聖躬要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聖躬”是古代漢語中對皇帝的尊稱,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指皇帝的身體(聖體)

    • 如“聖躬不康”意為皇帝身體不適,常見于臣子關心帝王健康的表述。
    • 例:《後漢紀》提到“不欲屢勞聖躬”,即避免讓皇帝身體過度操勞。
  2. 代指皇帝本人

    • 通過借代手法,以“聖躬”直接指代皇帝,體現臣下的敬畏。
    • 例:班固《東都賦》中“參象乎聖躬”,即以天象比拟帝王權威。

二、語境與用法

注:該詞現代已罕用,主要用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聖躬: 詞義與來源

《聖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聖”和“躬”兩個字。它的含義是指一個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修養。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在儒家的觀念中,一個人如果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可以成為一個聖人。而“聖躬”就是指這種具備高尚品德和道德修養的人所具有的身心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學習漢字的一種常見方法。

1. “聖”字的拆分部首是土,它有3個筆畫。

2. “躬”字的拆分部首是足,它有13個筆畫。

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繁體字中, "聖" 以「聖」為寫法,"躬" 以 「躳」為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聖"以「升」為寫法, "躬" 以「宮」為寫法。

例句

1. 他以聖躬示人,備受大家尊敬。

2. 孔子被曆史視為聖躬的化身。

組詞

1. 聖賢:指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2. 聖人:指在儒家思想中具有崇高道德修養的人。

3. 聖潔:指非常純淨和高尚的狀态。

近義詞和反義詞

1. 近義詞:高尚、崇高、純潔。

2. 反義詞:卑劣、邪惡、堕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