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洶洶”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局勢動蕩、社會不安定或群情激憤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最早記載: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天下匈匈(同‘洶洶’)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背景:楚漢相争時,項羽欲與劉邦單獨決戰以結束戰亂,避免百姓受苦。
後世引用:如《三國志·魏志·曹爽傳》中提到“天下洶洶,人懷危懼”,描述政治動蕩時民衆的恐慌。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後的曆史故事,可參考《史記·項羽本紀》及相關注解。
天下洶洶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世界局勢緊張,人心惶惶的狀态。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天(一畫),下(一畫),洶(水旁,八畫),洶(水旁,八畫)。來源于古代儒家經典《論語·公冶長》:“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意為如果天下安定有序,各種儀式樂曲和戰争出兵都由天子(皇帝)頒示命令,如果天下混亂無道,則諸侯國可以自行決定實施禮樂和征伐。
在繁體中文中,天下洶洶的寫法與簡體一樣。
古時候,字形稍有差異,天字的上端是宀(寶蓋),下端是分為左右兩邊的一和日,表示天空日月,并引田字旁,表示大地天空的關系。下字的形狀由“十”和“土”組成,表示下方的大地。洶字是由“水”和“兇”組成,兇字的意思是兇猛、猛烈,意味着急流湍急的水。洶字的古時候寫法包括了“水”和“所”兩個部分。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天下洶洶這個成語,例如:“戰争即将來臨,天下洶洶。”表示戰争的危險已經逼近,世界局勢非常緊張。
組詞方面,可以有:天下,天下人心,洶湧,洶湧澎湃等。
近義詞有:危險四伏,亂象叢生,世界動蕩等。
反義詞有:平靜安定,和平穩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