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邵父的意思、邵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邵父的解釋

(1).對 秦 人 邵平 的尊稱。 唐 李邕 《春賦》:“散歸閒之 邵父 ,隱養正之 姜牙 。趣下裡之潦倒,諠樂土之繁華。苟炙背而垂釣,但開田而種瓜。”參見“ 邵平瓜 ”。

(2).對 邵信臣 的尊稱。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一》:“ 信臣 字 翁卿 , 九江 人也。始為 南陽 太守,乃為民興利,開通溝渠水門,灌溉三萬餘頃,禁止嫁娶送終奢靡,其化大行,吏民親愛之曰‘邵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邵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尊稱,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期。該詞特指召公奭(約公元前11世紀),他是周文王庶子,因輔佐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而聞名。《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其"巡行鄉邑,決獄政事棠樹下",因勤政愛民被百姓尊稱為"邵父"。

從構詞法分析,"邵"為姓氏專指召公奭,"父"在古代漢語中既可作男性尊稱,也可表長者之義,二字組合形成固定稱謂。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邵父"已成為清官廉吏的代名詞,常與"慈母"并稱,如唐代元稹詩雲"邵父見稱宜禁闼,慈母朝訴幸司刑"。

該詞在文獻中的使用具有三個特征:其一專指召公奭的曆史原型;其二延伸為德政象征,《尚書·召诰》記載其"用康保民"的治國理念;其三保留古漢語稱謂特征,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漢語專題研究》指出,這種稱謂固化現象體現了古代"以人稱代政績"的語言演變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邵父”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區分:

一、成語含義(現代常用義)

  1. 基本含義
    指兒子過度孝順父親,以至于忽略自身責任和義務,含一定貶義色彩。
  2. 詳細解析
    由“邵子”與“父”組成,強調對長輩的過分遷就,可能導緻個人權益受損或事業發展受阻。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家庭或職場中無原則順從長輩/上級的行為,例如:“他為了滿足父親意願放棄理想,簡直是邵父。”

二、曆史人物尊稱(古義)

  1. 對邵平的尊稱
    秦代邵平以種瓜聞名,唐代李邕《春賦》中稱其為“邵父”,代指隱逸之士。
  2. 對邵信臣的尊稱
    漢代南陽太守邵信臣(《漢書》作召信臣)因興修水利、推行節儉政策受百姓愛戴,被尊為“邵父”,常用于贊頌惠民官員。

注意:現代語境中多采用成語含義,而曆史尊稱用法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史讨論。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阿輔盎然白塔博富草偃風從車險春腳答鼓登闉砥直東床端行覩斯督訓俸淺賦額負裝高級語言狗瞌睡魚垝垣黃絹幼婦毀落晖聲穢漬儉乏降革健決箕巢接茶解翳舊習舉火課戶曠然略則理産龍刍亂動邏偵秘殿迷愚男女老小盆子千裡之隄,潰于蟻穴青荷如虎得翼森映適度示下手戟水晶玻璃松帳孫郵土公宛馮蜼螭未素無懕憲司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