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行的意思、端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行的解釋

(1).謂直身而行。《禮記·玉藻》:“端行頤霤如矢。” 孔穎達 疏:“端行,謂直身而行也。”

(2).端正其行為。《韓詩外傳》卷七:“夫君子務學修身端行而須其時者也,子無惑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行"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典籍運用兩個維度解析:

一、詞義分解 "端"本義指物體平直不偏,《說文解字》釋為"直也",引申為正直、端正的品德。"行"在甲骨文中象形十字路口,原指道路,後演變為行為、品行的含義,《爾雅》注"行,道也"。二字結合構成"品行端正"的核心語義,《漢語大辭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23)定義為"正直嚴謹的操守與行為規範"。

二、典籍運用特征 該詞多見于儒家典籍,《荀子·非十二子》強調"端行孝悌"作為君子标準,《漢書·藝文志》記載"端行立教"的禮法實踐。宋代朱熹《近思錄》卷四特别指出:"端行非苛求于外,實心正而後行端",強調内外統一的道德要求。

三、近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補充說明:在現代語境中,"端行"除保留傳統道德意涵外,也延伸至專業領域的行為準則,如《法官職業道德準則》(2020修訂)将"端行"列為司法人員基本職業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端行"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直身而行(身體姿态) 指行走時保持身體端正、直立不傾斜的姿态。這一用法源自《禮記·玉藻》"端行頤霤如矢",孔穎達注疏稱"謂直身而行也"()。在古漢語中,"端"本義為直立,如《說文解字》解釋"端,直也",與行走動作結合後強調儀态莊重的步行方式。

二、端正行為(道德規範) 引申為規範自身言行、修養品德,如《韓詩外傳》卷七"夫君子務學修身端行而須其時者也"()。此處"行"指行為舉止,"端行"強調通過自我約束達到品行正直,常見于勸誡類文言文,例如的造句"學術不端行為""極端行為"即反用此意。

詞義辨析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古文解析或姓名學中()。值得注意的是,當"行"讀作xíng時側重動作,讀háng時則與隊列、職業等無關,此處兩種讀音均指向行為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

安乾白腰邊符踣踬不值一笑稱身重現雠應觸激竄謀亶甫倒懸之苦砥節砺行藩戚璠瑜繁育蜉蝣島梗強宮線構會寡昧罐底谷害詭容黃耳菌燋花蛟爐嗟乎機椷近交遠攻襟袂近族迥然爵列菌類尻子了理籬菊靈帏龍身隆益律曆民熙物阜滵溢模剽逆走旁射排偶破命啟告色衰愛弛上山捉虎,下海擒龍燒手事在蕭牆鐵帽子王同前頹唐王莊屋比五采協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