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火的意思、舉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火的解釋

(1) [light a kitchen fire]∶生火做飯

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莊子·讓王》

(2) [light a fire]∶點火

舉火示警

詳細解釋

(1).生火做飯。《禮記·問喪》:“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故鄰裡為之糜粥以飲食之。”《莊子·讓王》:“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

(2).引申為生活;過活。《晏子春秋·雜下十二》:“國之閒士,待臣而舉火者數百家。” 宋 範仲淹 《窦谏議錄》:“以至四方賢士,賴公舉火者,不可勝數。”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我自然不待此款舉火,不過書店方面,是似乎應該不盤算人的緩急的。”

(3).點火;升起烽火。《史記·孝武本紀》:“ 泰山 上舉火,下悉應之。”《墨子·號令》:“晝則舉熢,夜則舉火。”

(4).引申為興兵。 明 文徵明 《南京太常寺卿嘉禾呂公行狀》:“且賊舉火向内,恃有應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舉火”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生火做飯
    指日常生活中點火燒飯的行為。例如《莊子·讓王》中提到“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意為連續三天無法生火做飯,形容生活極度貧困。
    另一例出自《禮記·問喪》:“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描述喪禮期間的禁火習俗。

  2. 點火或信號
    指點燃火把、烽火等作為行動信號。例如《墨子·號令》記載“晝則舉熢,夜則舉火”,即用火傳遞軍事信息。
    又如《管子·弟子職》中的“昏将舉火,執燭隅坐”,描述夜間點火的場景。


二、引申義

  1. 維持生計
    由“生火做飯”引申為日常生活或經濟來源。例如《晏子春秋》提到“國之閒士,待臣而舉火者數百家”,意為數百戶人家依靠他人接濟才能維持生計。

  2. 興兵起事
    在曆史文獻中,“舉火”可象征發動軍事行動。如明代文徵明所述“賊舉火向内,恃有應也”,暗指叛軍點火作為内應信號。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舉火”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例如民俗活動中“舉火把迎夜景”(例句),或形容生活困難時“不舉火”的狀态。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火》的意思

《舉火》一詞指的是點燃火焰或引燃火種。在日常生活中,它也可以引申為激發激情、引發希望或燃起鬥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舉火》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扌)部首,右邊是火部(火)部首。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将它拆分成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舉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舉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舉火」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來說,舉字右邊的「㲄」部分字形不同,寫作「火」的最初形态「灬」。

例句

以下是一些關于《舉火》的例句:

1. 點燃一根蠟燭,舉火慶祝生日。

2. 他用激情舉火自己的夢想。

3. 戰士們舉火爆發出頑強的鬥志。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一些與《舉火》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舉炬(點燃火炬)、舉火杯(行酒令時舉起的酒杯)

近義詞:點火、着火、燃燒

反義詞:熄滅、撲滅、冷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