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每月上旬之寅日。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造神曲并酒等》:“又神麴法:以七月上寅日造,不得令雞狗見及食。”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校獵求初吉,先農蔔上寅。” 唐 白居易 《詠家醖十韻》:“井泉王相資重九,麴糵精靈用上寅。”原注:“水用九月九日,麴用七月上寅。”
“上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文獻中有明确記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上寅”指農曆每月上旬的寅日。這裡的“上”表示時間順序(即上旬),而“寅”是中國傳統地支中的第三位,對應農曆的特定日期。例如,七月上寅日、九月上寅日等,常見于古代曆法或農事活動中。
以上信息綜合了《齊民要術》、唐詩等古籍記載(參考、3、6、8),并補充了地支“寅”的權威解釋(參考)。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法文獻。
《上寅》是一個用來形容人們對上天祈求好運、平安的詞語。
《上寅》的拆分部首是 一 (yī) 和 冖 (mì),共計四筆。
《上寅》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農耕文化。古人認為寅時(早上三點至五點)是天地之間氣機交接、陰陽相互變化的重要時間段,因此他們希望在這個時間點通過祈禱向上天祈求好運。
《上寅》的繁體寫法為 「上寅」。
在古時候,漢字「上」的寫法和現代相似。字母「寅」的古代寫法為 「冘冂寅戋」。
1. 他每天早上都會《上寅》來祈求家人的平安。
2. 這個習俗要求每年春節的除夕夜必須在《上寅》之前完成。
上蒼、上天、上帝、寅時、寅年
祈禱、祈願、祈福、禱告、祝福
放棄、失望、不信仰、厭世、詛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