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鞫的意思、诘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鞫的解釋

見"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诘鞫"是古代漢語中的司法術語,由"诘"和"鞫"兩個單字複合構成。《說文解字》載:"诘,問也",指盤問追究;"鞫,窮理罪人也",指徹底查究罪行。二字合稱最早見于《尚書·呂刑》"獄貨非寶,惟府辜功,報以庶尤,永畏惟罰",孔穎達疏解此句時使用"诘鞫"指代審訊查證的全過程。

在司法實踐中,"诘"強調對案件細節的反複推問,《周禮·秋官·小司寇》記載"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附于刑,用情訊之",鄭玄注雲"反複诘問,觀其所犯";"鞫"則側重最終判決,《漢書·刑法志》"獄之疑者,傅所當比律令以聞"中的"傅"即通"鞫",指依據律令作出裁決。《唐律疏議》将"诘鞫"确立為法定程式,規定"凡斷獄,必先诘其情狀,後鞫其刑名",完整展現了審訊與判決的司法流程。

該詞在宋代法律文獻中逐漸演變為專有名詞,《慶元條法事類》"刑獄門"明确記載"州縣官受訟,當诘鞫分明",要求官員必須嚴格履行審訊職責。明代丘濬《大學衍義補》強調"诘鞫之權,當專于法司",反對行政幹預司法。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從文字學角度解析:"诘從言,示以言相迫;鞫從革,取法度嚴明之意",揭示其構詞理據中的法治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诘鞫”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解釋如下:

  1. 基礎含義

    • 該詞核心義項包括責問、追問(如審訊時盤查細節),以及查究、究辦(指對事件的深入調查)。
    • 另含曲折之意,可能引申為案情或言辭的複雜隱晦。
  2. 構詞分析

    • “诘”本義為追問、責問(如“盤诘”“诘問”);
    • “鞫”在古漢語中多指審問、查證(如《詩經·大雅》中“鞫人忮忒”)。兩字組合後,詞義更偏向司法或官方調查場景。
  3. 文獻記載

    • 唐代李朝威的傳奇小說《柳毅傳》中曾出現該詞,但具體語境未明确說明。推測可能與故事情節中龍女受冤、柳毅代為申訴的段落相關,體現“诘鞫”的查究、申辯義。
  4. 其他解釋争議

    • 部分資料提到“诘鞫”有“翌”(次日)的罕見用法,可能與古漢語通假現象有關,但缺乏廣泛例證支持。

注意事項: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且權威文獻記載有限,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或原典(如《柳毅傳》)獲取更精準的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襃勉屏退藏蹤側躬叱撥持之以恒出家錯非單劣德舉風絮鳳眼腹背之毛附媚鈎邊鬼機靈軌路欱納彙出截路精金美玉進哨舊習積賊連月列姑射列植臨谷慢滕滕滿坐寂然鳴和鸾冥微奶口鬧掃髻内市惄然睨然批覽漆工輕身窮愁潦倒勸盤權掩日累月積辱罵山茄子申憤深信世眼試院塔林天球儀天下無雙田弋天應題鳳駝毯猥品賢行消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