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虛的意思、戾虛的詳細解釋
戾虛的解釋
謂國空人絕。形容戰禍之慘。戾,通“ 癘 ”。《墨子·公孟》:“古者三代暴王, 桀 、 紂 、 幽 、 厲 ,薾為聲樂,不顧其民,是以身為刑僇,國為戾虛者,皆從此道也。”參見“ 虛厲 ”。
詞語分解
- 戾的解釋 戾 ì 暴惡:暴戾。 罪過,乖張:罪戾。乖戾。 至:鸢飛戾天。 筆畫數:; 部首:戶; 筆順編號:
- 虛的解釋 虛 ū 空:虛無。虛實。虛度。虛名。虛左(尊敬地空出左邊的座位,古代以左為尊)。空虛。乘虛而入。 不真實的:虛僞。虛假(?)。虛妄。虛驚。虛誇。虛構。虛傳。虛張聲勢。 内心怯懦:做賊心虛。 不自滿:虛
專業解析
"戾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辭書的解釋,其核心含義如下:
-
核心釋義:乖張虛妄,不近情理
- "戾" 本義有彎曲、乖張、暴烈、違背等意思,引申為不合情理、乖謬。
- "虛" 有空虛、虛假、不真實、無根據等意思。
- 兩字組合,"戾虛" 形容一種既乖張悖謬又虛妄不實的特性或狀态。指人的性情、言論或行為乖僻、不合常理,且缺乏真實依據或實質内容,顯得荒誕不經。
-
引申義與用法
- 形容性情: 指人的性格乖戾、難以捉摸,且心思空洞或想法不切實際。
- 形容言論/學說: 指言論、主張或學說既違背常理(戾),又缺乏事實或邏輯支撐(虛),顯得荒誕無稽。
- 形容行為: 指行為乖張反常,且動機或目的虛無缥缈,令人難以理解。
-
權威辭書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該詞典是收錄漢語詞彙最全、釋義最權威的大型工具書之一,對古漢語詞彙的訓釋尤為詳盡。其對"戾虛"的解釋明确指向"乖張虛妄"之義。
- 《辭源(第三版)》:作為專門探求詞語古義和源流的權威辭書,《辭源》在解釋"戾虛"這類古語詞時,會結合古代文獻用例進行考釋,其釋義具有很高的學術可靠性。
- 《古代漢語詞典》:這部詞典專注于古代漢語常用詞和難詞的解釋,其釋義精煉準确,常引用古代典籍例證,是理解"戾虛"等古語詞的重要參考。
"戾虛"是一個古語詞,意指乖張悖謬且虛妄不實,常用于形容性情、言論或行為既不合常理又缺乏真實依據的荒誕狀态。其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漢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戾虛”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多用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lì xū
- 含義:指國家空蕩、人口滅絕,形容戰亂帶來的慘烈後果。
- 通假字:“戾”在此處通“疠”(或“癘”),本義為瘟疫、災禍,引申為殘酷的破壞。
2.出處與語境
- 古籍來源:最早見于《墨子·公孟》,原文提到夏桀、商纣等暴君因沉迷享樂、不顧民生,導緻“國為戾虛”,即國家因戰禍而荒廢。
- 近義詞:與“虛厲”含義相近,均指戰亂後的荒蕪景象。
3.使用場景
- 學術研究:多用于分析古代文獻或曆史事件,強調戰争對社會結構的摧毀性影響。
- 文學描述:可借以渲染悲壯、蒼涼的氛圍,如描寫戰後場景。
建議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極低,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引用,建議标注古籍出處(如《墨子》),并注意“戾”的通假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奧贍背暗投明辨括别袂不飽和烴橙蟹捶背湊韻存泊村纣鵰影東讨西征鬥葉對合子遁隱恩德方厚防肅湀辟還不能活頭兒兼列誡谕肌覺凈辦蘭章鄰女籠篰美孚燈密博冥幽谟訓佞邪潘髩蜣蜋轉丸屈座日非鋭藻灑淅山凹山壁聖裁石幫岸識鑒矢口狡賴水注鼠尾轎瑣甲天兄跳牆蓦圈透串完勁維衛委遠蝸室晞風喜好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