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離神合的意思、貌離神合的詳細解釋
貌離神合的解釋
謂表面上不同而實質上一緻。 清 包世臣 《再與楊季子書》:“夫 六朝 雖尚文采,然其健者則緩急疾徐,縱送激射,同符《史》、《漢》,貌離神合,精彩奪人。”
詞語分解
- 貌的解釋 貌 à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外表的樣子:禮貌。貌合神離。道貌岸然。 外觀:全貌。 古書注解裡表示狀态、樣子,如“飛貌”指飛的樣子。 描繪,畫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筆畫數:; 部首
- 神合的解釋 .精神會合。 唐 元稹 《莺莺傳》:“心邇身遐,拜會無期,幽憤所鐘,千裡神合。千萬珍重!”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蓋所謂百年智巧,消磨欲盡,而後意動天機,神合自然,難為粉墨者道也。”.
網絡擴展解釋
“貌離神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ào lí shén hé,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含義:指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内在或實質上一緻。例如,兩種事物或觀點在表現形式上有差異,但核心邏輯、目的或本質相同。
出處與背景
- 該成語出自清代學者包世臣的《再與楊季子書》,原文提到“縱送激射,同符《史》《漢》,貌離神合,精彩奪人”,用于形容文章風格雖與《史記》《漢書》不同,但内在精髓一緻。
用法與示例
- 用法:多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外在表現與内在本質的辯證關系,強調“形異而質同”。例如:
- 藝術創作中,不同流派可能“貌離神合”,均追求情感表達;
- 哲學思想中,看似對立的學派可能在核心觀點上“貌離神合”。
反義詞與易混淆詞
- 反義詞:貌合神離(表面一緻,實則不同心)。
- 易混淆點:部分資料誤将其解釋為“外貌與内在一緻”,實為對字面義的曲解,需注意區分。
“貌離神合”強調透過表象看到本質的一緻性,適用于文學、哲學等領域分析事物深層聯繫。使用時可結合具體語境,突出“形散神聚”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貌離神合》的意思
《貌離神合》一詞是指一個人的外貌和内在表現相符合,即外貌與内在品質相統一。
《貌離神合》的部首和筆畫
《貌離神合》的部首是“離”,拆分後的字部是“⺮”。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貌離神合》的來源
《貌離神合》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古書《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中的一句話:“貌離神合,如古賢者。”意思是外貌與内在品質相符合的人,就像古代的賢者一樣。
《貌離神合》的繁體字
《貌離神合》的繁體字為「貌離神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貌」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其左側多畫一橫,類似于「⺅」,即「[剺[」。而「使」字的右側部分寫作「 」,與今天的寫法有所差異。
《貌離神合》的例句
他看上去很和善,但是實際上内心陰暗,完全不符合《貌離神合》的原則。
《貌離神合》的組詞
- 貌似:外表看起來像是,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 贗貌:僞裝外貌,掩蓋真實的内在。
- 神秘:外貌和内在都帶有神秘感,不容易被人洞察。
《貌離神合》的近義詞
- 面如冠玉:形容人的外貌美麗出衆。
- 内外兼修:形容人的外貌和内在都很出色。
《貌離神合》的反義詞
- 馬臉:形容人的面部表情陰沉嚴肅,給人不好的感覺。
- 表裡不一:形容人的外表和内在不相符,有虛僞之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