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每月上旬之寅日。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等》:“又神麴法:以七月上寅日造,不得令鸡狗见及食。”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校猎求初吉,先农卜上寅。” 唐 白居易 《咏家醖十韵》:“井泉王相资重九,麴糵精灵用上寅。”原注:“水用九月九日,麴用七月上寅。”
“上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多个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上寅”指农历每月上旬的寅日。这里的“上”表示时间顺序(即上旬),而“寅”是中国传统地支中的第三位,对应农历的特定日期。例如,七月上寅日、九月上寅日等,常见于古代历法或农事活动中。
以上信息综合了《齐民要术》、唐诗等古籍记载(参考、3、6、8),并补充了地支“寅”的权威解释(参考)。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历法文献。
《上寅》是一个用来形容人们对上天祈求好运、平安的词语。
《上寅》的拆分部首是 一 (yī) 和 冖 (mì),共计四笔。
《上寅》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古人认为寅时(早上三点至五点)是天地之间气机交接、阴阳相互变化的重要时间段,因此他们希望在这个时间点通过祈祷向上天祈求好运。
《上寅》的繁体写法为 「上寅」。
在古时候,汉字「上」的写法和现代相似。字母「寅」的古代写法为 「冘冂寅戋」。
1. 他每天早上都会《上寅》来祈求家人的平安。
2. 这个习俗要求每年春节的除夕夜必须在《上寅》之前完成。
上苍、上天、上帝、寅时、寅年
祈祷、祈愿、祈福、祷告、祝福
放弃、失望、不信仰、厌世、诅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