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逆流而上的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矛盾》:“ 令狐 趙公 鎮 維揚 ,處士 張祜 嘗與狎讌。 公 因視 祜 改令曰:‘上水船,風又急,帆下人,須好立。’” 清 曹寅 《送朱林修北試》詩:“緩酌 揚州 酒,高牽上水船。”《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回:“轉瞬又是元宵佳節,我便料理到 漢口 去,打聽得這天是 怡和 的上水船。”
(2).比喻文思遲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敏捷》:“ 梁太祖 受禪, 姚洎 為學士。嘗從容,上問及 廷裕 行止, 洎 對曰:‘頃歲左遷,今聞旅寄 衡水 。’上曰:‘頗知其人構思甚捷。’對曰:‘向在翰林,號為下水船。’ 太祖 應聲謂 洎 曰:‘卿便是上水船也。’ 洎 微笑,深有慚色。” 清 趙翼 《哭汪文端師》詩:“事集中書省,才慚上水船。”
“上水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比喻兩個層面解釋,具體如下:
指逆流而上的船。例如:
該詞在文學語境中常被用來比喻文思遲緩或反應不敏捷。這一用法源于五代時期的典故: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唐摭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文獻。
《上水船》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的是一種用來運送貨物或乘客的船隻。它可以用來在河流、運河或湖泊等水域進行航行。
《上水船》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上、水和船。
其中,“上”是上半部分的部首,表示向上的動作或狀态;“水”是下半部分的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船”表示一種船隻。
根據《漢字筆畫數計算法》,整個詞彙共有10個筆畫。
《上水船》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使用這個詞來描述進行水上運輸的船隻。
在繁體字中,上水船的寫法是「上水船」,保留了傳統的形式。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上水船》在古時候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
雖然具體的古代寫法因時代和地域而異,但總體來說,表示上、水、船的部分在古代寫法中會有一些變化。例如,“上”字可能會寫成「⺁」;“水”字可能會寫成「氵」;“船”字可能會寫成「舛」。
以下是關于《上水船》的一些例句:
與《上水船》相關的組詞包括:
近義詞包括:
反義詞包括:
以上給出了關于《上水船》的定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相關信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