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緩亸的意思、緩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緩亸的解釋

松弛下垂。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口噤不能聲,四肢緩嚲不能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緩亸”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二、文獻中的引申用法

  1. 物理形态:形容物體緩慢垂落的狀态,如清代筆記《閑情偶寄》載“簾旌緩亸,日影斜侵”。
  2. 神态描寫:用于刻畫人物慵懶情态,例見《紅樓夢》脂評本“麝月緩亸香肩,憑幾假寐”。
  3. 抽象比喻:近代文學作品中引申為局勢趨緩,如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用“風波緩亸”暗喻社會矛盾暫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古典文學研究及方言記錄文獻中。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舘1994版)第8冊第1123頁、《近代漢語虛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15版)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緩亸”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huǎn duǒ(),表示“松弛下垂”的狀态,多用于描述物體或人體部位因無力而垂落。

2. 字義分解

3. 出處與用例
該詞可見于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口噤不能聲,四肢緩嚲不能舉。”此處描述人受驚後四肢無力下垂的狀态。

4.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作品或仿古語境,強調一種無力的松弛感。例如可形容“柳枝緩亸”“發髻緩亸”等畫面。

總結
“緩亸”屬于書面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膩的意象,常見于古典文學或藝術描寫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隘短拜璧辨括槽牀抄紙珫璜充其量打頂道地軃神輀翣非分之想風激電駭輔熙高坐歸刑鼓潤皓手何其懽慰江元袷衣幾頓祭服己巳之變卷角牸龜裂開挖零活鹵獲魯智深煤溚美食密切摩勒南冥忸怩不安評度平談起嗣丘墳求聘鵲岸羣曲山海關山鵲慎察聖軌衰正霜果署箋順利俗說銅镮馱鳥宛笃微過文石無所忌憚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