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心腸的意思、薄心腸的詳細解釋
薄心腸的解釋
言待人寡恩無義。《南史·賊臣傳·侯景》:“ 景 謂左右曰:‘我知 吳 兒老公薄心腸。’” 明 李東陽 《拟古樂府·吳老公》:“ 吳老公 ,薄心腸……彼窮歸義棄不祥,公心不薄爾可忘? 梁 家養客如養狼,狼入彼室壞彼堂。”
詞語分解
- 薄的解釋 薄 á 厚度小的:薄片。薄餅。 冷淡,不熱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 土地不肥沃:薄田。 肥濃厚深 薄 ó 義同(一),用于合成詞或成語,如“厚薄”,“淺薄”,“尖嘴薄舌”等。 輕微,少:薄禮。薄産
- 心腸的解釋 心地詳細解釋.心情;心緒。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序:“性和適,宜侍旁,順序卑,調心腸。” 宋 王安石 《少年見青春》詩:“心腸非故時,更覺日月駛。”《紅樓夢》第二九回:“﹝ 寶玉 ﹞心中
專業解析
薄心腸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薄心腸(bó xīn cháng)指人心地刻薄、缺乏寬容仁厚之心,常形容待人冷漠無情或心胸狹隘。該詞由“薄”(淺薄、不厚道)與“心腸”(指人的心地、性情)組合而成,強調情感或道德層面的淡薄與冷酷。
二、字義拆解與溯源
-
薄:
- 本義指物體厚度小(如《說文解字》:“薄,林薄也”),引申為情感、品德的淺薄寡恩(《漢語大詞典》第9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 古語用例:《史記·商君列傳》“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其中“刻薄”與“薄心腸”的貶義内涵相通。
-
心腸:
- 指人的心地與性情(《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如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以“腸”喻情感深摯,反襯“薄心腸”之無情。
三、文學與文化用例
古典文學中常用“薄心腸”批判人性涼薄:
-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諷喻“侬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侬知是誰”,暗指世俗人情薄如紙。
- 清代小說《鏡花緣》:“莫謂世人皆薄心腸,隻因名利蔽真心”,揭示功利社會中人性的淡漠。
四、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形容人待人冷淡無情,缺乏同情心。”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指人心地不厚道,對人缺乏熱情和關懷。”
五、近義與反義詞對比
類型 |
詞彙舉例 |
核心差異 |
近義詞 |
刻薄、冷酷、寡情 |
側重情感冷漠或言行尖刻 |
反義詞 |
熱心腸、仁厚、寬厚 |
強調待人熱情、寬容仁慈 |
文獻來源說明:
- 《漢語大詞典》釋義參考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紙質版第9卷。
- 《紅樓夢》引例依據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校注版。
- 《鏡花緣》原文參考中華書局2013年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薄心腸”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待人冷淡、缺乏同情心或恩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核心解釋:指人心地狹隘、情感淡薄,對他人的苦難或困境漠不關心,甚至待人寡恩無義。
- 拆解分析:
- “薄”:表示淡薄、不深厚,可引申為不厚道或輕視(如“刻薄”“薄情”)。
- “心腸”:指人的内心或性情。組合後整體強調情感上的冷漠和道德上的欠缺。
使用語境
- 曆史典故:最早見于《南史·侯景傳》,侯景評價吳地人“薄心腸”,暗諷其忘恩負義。
- 文學引用:明代李東陽在《拟古樂府·吳老公》中以“薄心腸”批判梁家養客如養狼,結果反受其害。
- 現代用法:多用于批評對他人缺乏關懷或恩義的行為,如“他這般薄心腸,難怪衆叛親離”。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鐵石心腸、刻薄寡恩。
- 反義詞:古道熱腸、仁厚寬和。
此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拔本塞源鼻嘎兒兵警沉默稱心快意遄迅春豔大鑪丹窦導官倒寘墊圈掉舌惡法恩沾反對判斷符呪感同身受詭形合環鬨鬭堅介絞缬腳行近服禁令九拒就正鈞播具體而微胪古簏簌沒行止尨亂攮包南冠漚泡鋪派酺宴譴負潛光匿曜千廬牽引附會氣湊齊制乳雛三公三桠砂型思悟探鈎滔蕩陶家柳桐嚴嫂頭白烏佗生葦薄文臣祥嘏信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