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騃的意思、童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騃的解釋

[young and ignorant] 由于年紀小而無知

詳細解釋

(1).年幼無知。 唐 韓愈 《謝自然》詩:“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唐 白居易 《觀兒戲》詩:“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清 趙翼 《子才過訪草堂》詩:“求榮求利耶,為此童騃樂。”

(2).泛指愚昧。《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二年》:“ 契丹 主童騃,專事宴遊,無遠志,非前人之比。”《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四年》:“ 攸 ( 蔡攸 )童騃不習事,謂功業可唾手緻。” 清 吳樾 《意見書》:“ 戴湉 童騃,海内所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童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tóng ái,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1. 年幼無知
    指因年齡小而缺乏認知能力,常用于描述兒童天真懵懂的狀态。例如唐代韓愈《謝自然》詩:“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2. 泛指愚昧
    廣義上可指愚鈍、不明事理的狀态,不限于年齡。如白居易《觀兒戲》:“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詞源與用法


近義與關聯詞


使用建議

因該詞在現代語境中極少出現,建議僅在研究古文或文學創作時使用,避免日常交流造成理解障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童騃的意思

童騃(tóng ǎi)這個詞是指年幼無知的孩童,常常形容幼稚、天真的特點。所謂童騃,即指的是年幼的孩童。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童騃的部首是立(lì),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童騃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形容小孩子天真可愛的樣子。

繁體

童騃的繁體字為童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童騃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依次為童〡、童

例句

1. 這個小男孩真童騃,對世界充滿好奇。

2. 她的行為顯得有點過于童騃,不太適合成人社交場合。

組詞

童騃化、童騃氣、童騃心、騃童、童心騃意。

近義詞

天真、稚嫩、幼稚、孩子氣。

反義詞

成熟、老成、聰明、睿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