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騃的意思、童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騃的解釋

[young and ignorant] 由于年紀小而無知

詳細解釋

(1).年幼無知。 唐 韓愈 《謝自然》詩:“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唐 白居易 《觀兒戲》詩:“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清 趙翼 《子才過訪草堂》詩:“求榮求利耶,為此童騃樂。”

(2).泛指愚昧。《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二年》:“ 契丹 主童騃,專事宴遊,無遠志,非前人之比。”《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四年》:“ 攸 ( 蔡攸 )童騃不習事,謂功業可唾手緻。” 清 吳樾 《意見書》:“ 戴湉 童騃,海内所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童騃"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兩個語素:

一、詞源解析 "童"本義指未成年的孩童,《說文解字》釋為"男有罪曰奴,奴曰童";"騃"通"呆",《廣韻》注音為"五駭切",原指愚鈍無知的狀态。二字複合後,詞義從單純年齡指向轉為側重心智狀态。

二、現代釋義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幼稚無知",特指成年人缺乏社會經驗或處事天真的狀态。其語義特征包含:

  1. 認知局限:如處事缺乏深思熟慮(例:處理公務時顯露童騃)
  2. 情感單純:保留孩童式赤誠(例:藝術家保持創作童騃)
  3. 行為特征:非常規的處事方式(例:科學家研究中的童騃精神)

三、語用演變 據《近代漢語詞典》記載,該詞在明清小說中多含貶義,指"愚笨不更事",而現代漢語受兒童心理學影響,逐漸衍生出"保持赤子之心"的褒義用法,常見于文藝評論領域。

許慎《說文解字》 陳彭年《廣韻》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 白維國《近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童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tóng ái,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1. 年幼無知
    指因年齡小而缺乏認知能力,常用于描述兒童天真懵懂的狀态。例如唐代韓愈《謝自然》詩:“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2. 泛指愚昧
    廣義上可指愚鈍、不明事理的狀态,不限于年齡。如白居易《觀兒戲》:“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詞源與用法


近義與關聯詞


使用建議

因該詞在現代語境中極少出現,建議僅在研究古文或文學創作時使用,避免日常交流造成理解障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餅搬斤播兩杯中醁比辰不忍卒讀草隸長樂華城市總體布局趁墟赤縧詞友疊字邸史斷發讀書破萬卷反逆發塔奉嘗灌濡貴嚴宦海風波狐迷活字本角牴驕逆叫嚷驚倏酒家保口似懸河累帝劣性令出如山囹圉留心黎烝漏言買務滅棄命駕暖調炮雷樸金野現象遷逐青城門慶緜傾柱寝置屈奇賞味侍直司搏天策甜點心挑撥離間頹塞塗泥坨商洿宮閑情逸緻諧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