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頂。 元 吳景奎 《晚霁》詩:“煙抹林腰橫束素,日廻山額半塗黃。”
(2).額頭。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至於月衡月準,山額山庭,偘偘星文,堂堂日角,莫不向之如在,疑遊北上之山,望之儼然,似矚東流之水。”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山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山頂
指山的最高處或頂端部分。該用法多見于古代詩文,例如元代吳景奎《晚霁》中“日廻山額半塗黃”,通過比喻将太陽餘晖映照山頂的景象拟人化。
額頭
指人面部眉毛以上的部位,常見于唐代文學作品中。例如:
古代文人常通過“山額”實現兩種修辭: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方言中。需注意部分方言可能存在引申義(如提到“額山”指額頭),但與“山額”結構不同。
提示: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文中的用法,可參考《全唐詩》或《元詩選》等古籍。
山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山”和“額”兩個字組成。
部首:山(山字的部首是山,表示了與山相關的意義);額(額字的部首是額,表示了與額頭相關的意義)。
筆畫:山字共有三筆;額字共有十四筆。
來源:山額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據考證,山額最早見于南朝宋人顧恺之的《白石經》,形容山坡之上架起諸種金花輝煌的裝飾品。
繁體:山額的繁體字為「山額」。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山額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常用的寫法有「山神」、「山鵝」、「山鶴」等。
例句:他長得鵝額鶴發,很有老人的風範。
組詞:山路、山嶽、山脈、山水、山洞。
近義詞:山弘 、山泰、山肩、山形、山峻。
反義詞:谷底、平原、水域、海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