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駝鼓的意思、駝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駝鼓的解釋

(1).設在駱駝背上的鼓。 元 袁桷 《龍虎台》詩:“前行節駝鼓,執禦各在手。” 元 楊允孚 《灤京雜詠》之三一:“日光未透香煙起,禦道聲聲駝鼓來。”《元史·輿服志二》:“駝鼓……﹝駱駝背﹞上施一面有底銅掆小鼓,一人乘之,繫以毛繩。凡行幸,先鳴鼓于駝,以威振遠邇。”

(2).即鼍鼓。戰鼓。《西遊記》第六回:“那陣上旌旗閃閃,這陣上駝鼓冬冬。”一本作“ 鼉鼓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駝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

一、設在駱駝背上的鼓

  1. 功能與結構
    元代文獻記載,駝鼓是安裝在駱駝背上的小型銅制鼓具,由一人乘駱駝執掌,通過毛繩固定。主要用于皇帝出行(“行幸”)時鳴響,以彰顯威儀、震懾遠近。例如《元史·輿服志》提到:“凡行幸,先鳴鼓于駝,以威振遠迩。”

  2. 文學記載
    元代詩人袁桷的《龍虎台》詩中有“前行節駝鼓,執禦各在手”之句,描述儀仗隊中駝鼓的使用場景;楊允孚的《灤京雜詠》也提到“禦道聲聲駝鼓來”,反映其作為皇家儀仗的一部分。


二、即“鼍鼓”(戰鼓)

  1. 同音替代
    在古籍中,“駝鼓”有時通假為“鼍鼓”。“鼍”指揚子鳄,其皮可制鼓,故“鼍鼓”指代戰鼓。例如《西遊記》第六回描寫天庭與孫悟空的戰鬥時寫道:“那陣上旌旗閃閃,這陣上駝鼓冬冬。”此處“駝鼓”實為“鼍鼓”,指戰場上的戰鼓。

其他解釋的辨析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駝鼓”解釋為形容人身材魁梧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詞義的引申或誤傳。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釋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史》《灤京雜詠》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駝鼓是什麼意思

駝鼓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一種古代樂器。駝鼓是一種形狀像駝峰一樣的鼓,由兩隻獸皮組成,并通過細繩相連。演奏駝鼓時,通常使用兩根鼓槌敲擊鼓面,發出獨特的節奏聲。

駝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駝鼓的部首是馬(馬)和鼓(鼓),總共有12個筆畫。

駝鼓的來源

《駝鼓》一詞源于《漢書·南單于傳》:“或擊築而南北之”。所謂“築”即駝鼓,用駝鼓擊鼓,表示南北兩方互相通信。後來這個詞也被泛指為古代戰争中用于傳遞信號的鼓。

駝鼓的繁體

駝鼓的繁體字為「駝鼓」,字形上加了「馬」字的偏旁,形象地表示了駝鼓的特征。

駝鼓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駝鼓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最早的駝鼓寫法是「撻鼓」,後來演變為「撻鼓」,再進一步簡化為現代的「駝鼓」。

駝鼓的例句

1. 他在樂隊中擔任駝鼓手。

2. 街頭的藝人手持駝鼓,高歌助興。

與駝鼓相關的組詞

1. 駝背:指人的背部彎曲向前呈駝峰狀。

2. 鼓聲:指擊打鼓所發出的聲音。

駝鼓的近義詞

打擊樂器、革面、拍子、敲擊樂器。

駝鼓的反義詞

弦樂器、管樂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