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顶。 元 吴景奎 《晚霁》诗:“烟抹林腰横束素,日廻山额半涂黄。”
(2).额头。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至於月衡月準,山额山庭,偘偘星文,堂堂日角,莫不向之如在,疑游北上之山,望之儼然,似瞩东流之水。”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山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山顶
指山的最高处或顶端部分。该用法多见于古代诗文,例如元代吴景奎《晚霁》中“日廻山额半涂黄”,通过比喻将太阳余晖映照山顶的景象拟人化。
额头
指人面部眉毛以上的部位,常见于唐代文学作品中。例如:
古代文人常通过“山额”实现两种修辞: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方言中。需注意部分方言可能存在引申义(如提到“额山”指额头),但与“山额”结构不同。
提示: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文中的用法,可参考《全唐诗》或《元诗选》等古籍。
山额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山”和“额”两个字组成。
部首:山(山字的部首是山,表示了与山相关的意义);额(额字的部首是额,表示了与额头相关的意义)。
笔画:山字共有三笔;额字共有十四笔。
来源:山额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据考证,山额最早见于南朝宋人顾恺之的《白石经》,形容山坡之上架起诸种金花辉煌的装饰品。
繁体:山额的繁体字为「山額」。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山额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常用的写法有「山神」、「山鹅」、「山鹤」等。
例句:他长得鹅额鹤发,很有老人的风范。
组词:山路、山岳、山脉、山水、山洞。
近义词:山弘 、山泰、山肩、山形、山峻。
反义词:谷底、平原、水域、海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