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取告的意思、取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取告的解釋

(1).告假。《漢書·酷吏傳·嚴延年》:“ 義 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樂,取告至 長安 ,上書言 延年 罪名十事。” 顔師古 注:“取休假。”

(2).報告。《新唐書·狄仁傑傳》:“時太學生謁急,後亦報可。 仁傑 曰:‘……學徒取告,丞、簿職耳,若為報可,則胄子數千,凡幾詔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取告”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無明确詞條收錄,可能為生僻用法或誤寫形式。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修訂版)字義分析,“取”可表請求、獲得之意,“告”則有禀報、休假等義項。二者組合可能指向古代文書中的“取告歸谒”等特殊搭配,即官員因事告假返鄉的行政程式,見于《後漢書·禮儀志》注釋文獻中。

若為現代語境下的誤寫,建議核查是否為“訃告”之誤。《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年第4版)明确釋義“訃告”為報喪文書,含逝者信息與喪儀安排,屬于現代常用詞彙。具體用法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第7版第398頁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取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 告假
    指請假或申請休假。例如《漢書·酷吏傳·嚴延年》中記載:“取告至長安”,即請假前往長安()。這一用法在漢代文獻中較為常見,通常與官員請假制度相關。

  2. 報告
    指向上級或相關方陳述情況。如《新唐書·狄仁傑傳》提到“學徒取告”,意為學生向上級報告()。此義項強調信息的傳達與反饋。


補充說明:

建議參考《漢書》《新唐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進一步确認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秕謬秉拂波波渌渌不忍慚惕禅規赤金酬币戳脊梁寸楷打對仗倒贓吊夜地黃負螟哥倫比亞大學貫顊還第話口兒黃圜護炕婚期技工酒星闿圛揆時度勢苦疾讕調離跂綠肥紅瘦賣困漫步妙音淖澤讴思枇杷門巷強見畦堰驅殘取精用宏癯露篩子喂驢聖慈勝利油田聲姿食藏壽旦耍花招屬昔司管俗吏素難俗緣炭化阗湊推緻晚點饷物賢運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