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托質的意思、托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托質的解釋

寄身﹔托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托質"是一個具有哲學與宗教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将生命或精神寄托于某種載體或境界。以下從詞典角度分層次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單字釋義

    • 托:本義為“用手承物”,引申為“寄托”“依托”。如《說文解字》:“托,寄也。”
    • 質:指本體、本質,如《論語》“文質彬彬”中的“質”即内在本質。佛教中亦指肉體(色身),如《大乘起信論》“托質蓮台”。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

  2. 複合詞構成

    “托質”屬動賓結構,“托”為動作,“質”為對象,字面意為“寄托本體”,強調将生命或精神安置于特定載體。


二、完整釋義

  1. 哲學/宗教語境

    指靈魂或神識寄托于物質形體,常見于佛教、道教文獻。

    例:《淨土聖賢錄》“托質蓮胎”,描述往生極樂世界後神識寄托于蓮花化生。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1922年)

  2. 文學引申義

    引申為将理想、情感寄托于具體事物。如宋代禅詩“托質山林泉石間”,喻超脫塵世的精神追求。

    來源:《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三、現代使用場景


引用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02.
  2.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M]. 文物出版社, 1922(1984年重印).
  3. 傅璇琮等主編. 《全宋詩》[M].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4. 阮智富等. 《現代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6.

網絡擴展解釋

“托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多個來源可作如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托質”指寄身或托體,即通過某種載體或形式寄托自身的存在。該詞由“托”(承載、依托)和“質”(本體、實體)組合而成,強調将自身依附于外物或環境。


二、詳細解析

  1. 字義拆分

    • 托:有“承舉、依托、寄放”等含義,如“托兒所”“托詞”等用法。
    • 質:指事物的根本特性或本體,如“本質”“變質”。
  2. 引申含義
    在文學作品中,“托質”常被用來表達将自身寄托于自然或抽象事物的意境。例如:

    • 唐代袁不約《胡越同舟賦》中“因托質于刳木”,指借木舟寄托身體;
    • 宋代馬令《南唐書》中“托質君門”,表示依附于君主門下。

三、注意區分

部分資料(如)提到“托質”有“攜帶質問”的含義,但此解釋缺乏古籍用例支持,可能是現代誤讀。主流釋義仍以“寄身”為主。


四、總結

“托質”多用于古典文學或哲學語境,強調通過外物實現存在或精神的依托。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至宋代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衣尚書邦域撥楞不含糊滄海一鱗參陪沖犯醇化打赤腳達道得神典術地網敦顔恩接恩同再生風信年華府界赙遺剛剽匮藏豪懷灰爐回湍惑人佳節加速度肌肪譏诽禁城祭獸酒罏倦目軍工開路神跨鳳乘鸾老成持重麗藏龍野栾子緑林好漢念咎乜乜斜斜泣魚熱落深耕霜議數黑論黃搜狝筍簴推口退懾脫鈎瓦缾誤恩無緒縣士纖腰小峭下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