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猜疑的意思、猜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猜疑的解釋

[feel jealous;take a strong dislike to person] 沒有根據地懷疑别人;懷疑别人做事針對自己

猜疑某人有偷竊的行為

詳細解釋

懷疑,起疑心;對人對事不放心。《後漢書·五行志五》:“其後車騎将軍 何苗 ,與兄大将軍 進 部兵還相猜疑,對相攻擊,戰於闕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書證》:“狐之為獸,又多猜疑,故聽河冰無流水聲,然後敢渡。”《紅樓夢》第九一回:“ 寶玉 坐了坐,見 薛姨媽 神情不似從前親熱……滿腹猜疑,自往學中去了。”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不是我愛猜疑别人,軋朋友也要有個選擇,遇人遇事都要仔細想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猜疑”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一、基本釋義

“猜疑”指因缺乏信任而對他人動機或行為産生無根據的懷疑。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定義為:

猜疑:毫無根據地起疑心;懷疑别人對自己不利。

該詞強調主觀臆測,常因信息不充分或信任缺失引發負面聯想,如“互相猜疑”“心生猜疑”。

二、語義分析與特征

  1. 主觀性:基于個人推測而非事實證據,如《漢語大詞典》所述:“以主觀想象推測他人意圖。”
  2. 消極情感:多伴隨不安、戒備心理,易導緻關系緊張(例:“猜疑破壞團隊合作”)。
  3. 無根據性:區别于合理懷疑,強調缺乏客觀依據(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三、經典用例與語境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示例
懷疑 可含客觀依據,中性詞 “懷疑證據真實性”
猜忌 含嫉妒成分,針對能力或地位 “猜忌同事晉升”
猜疑 純主觀臆測,針對動機 “猜疑朋友隱瞞”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鍊接暫缺,建議通過圖書館檢索)
  3. 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213-3600-8)

六、延伸解析

從社會心理學視角,猜疑源于“歸因偏差”(Attribution Bias),即個體傾向于将他人行為解釋為惡意動機。研究指出,長期猜疑可能引發焦慮障礙(見《心理學報》相關研究),需通過增強溝通與信任緩解。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語言學研究成果,引用文獻可通過ISBN號于各大圖書館平台檢索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

“猜疑”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因缺乏信任或依據而對他人或事物産生無端的懷疑和戒備心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使用場景

  1. 人際矛盾:因溝通不暢或隱瞞行為引發的不信任,如“他對朋友的忠誠産生了猜疑”。
  2. 文學描寫:刻畫人物心理時,表現角色多疑的性格,如“她眼神閃爍,透露出對周遭的猜疑”。
  3. 社會現象:描述群體間的信任危機,如“網絡謠言加劇了公衆對機構的猜疑”。

近義詞與辨析


反義詞


如何避免猜疑?

  1. 加強溝通:直接表達感受,減少誤解。
  2. 換位思考:理解對方行為的可能原因。
  3. 建立信任基礎:通過長期可靠的行為積累信任感。

例如:“猜疑像一把雙刃劍,傷害他人的同時也會讓自己陷入焦慮。唯有真誠與理解,才能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别人正在浏覽...

礙事白鹿車拜手八仙過海補綴慚企刺上化下搭拉低級砥平地突盾威芳年跟問官粉古典式摔跤骨利幹鴻臣咶絮話言話語誨問夾窓翦髻鸠工就位赍志以沒孔子曆訪厲精圖治靈飛臨顧狸鼬龍扇砻琢落體率将媚媚孟青棒秘倦墓木已拱難分難舍内壼蓬檐聘享汽門秋日齊心一力少俊聖籍濕疫刷毛碎事所後縮迹談講透骨霧集武業效志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