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聘享的意思、聘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聘享的解釋

聘問獻納。聘問必有宴享,故聘、享連文。《儀禮·聘禮》:“受夫人之聘璋,享玄纁。” 鄭玄 注:“享,獻也。既聘又享,所以厚恩惠也。”《左傳·昭公三十年》:“先王之制,諸侯之喪,士弔,大夫送葬;唯嘉好、聘享、三軍之事於是乎使卿。”《管子·輕重戊》:“天子幼弱,諸侯亢強,聘享不上。”《史記·平準書》:“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币薦璧,然後得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聘享是由“聘”與“享”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特指古代諸侯國間互通使節時兼具“聘問”與“獻享”的雙重禮儀。《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聘禮與享禮”,即外交活動中使者攜帶禮物朝見君主,并舉行獻納儀式。具體可從三方面解析:

  1. 構詞釋義

    “聘”本義為訪問諸侯,《說文解字》載“聘,訪也”,後衍生出以禮物表敬意的外交行為;“享”通“飨”,《周禮·秋官》鄭玄注曰“享,獻也”,指向君主進獻貢品。二字連用形成禮儀專稱,見于《禮記·聘義》“聘享之禮,所以明賓客之義也”。

  2. 禮制内涵

    聘享包含“三禮”:一是“聘”即正式谒見,二是“享”即進獻玉帛財物,三是“私觌”即使者以個人名義贈禮。據《儀禮·聘禮》記載,春秋時期諸侯國使臣需執圭璧、束帛完成整套儀式,以彰顯“敬讓之道”(《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孔穎達疏)。

  3. 曆史用例

    《史記·匈奴列傳》載“漢遺單于書,以尺一牍,辭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所遺物及言語雲雲。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可見聘享制度在漢匈外交中的實際應用,印證其“禮尚往來”的政治功能。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周禮》《禮記》等典籍,相關例證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網絡擴展解釋

“聘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禮儀與現代語境來理解:

  1. 核心釋義
    根據和,“聘享”指古代諸侯國之間的外交禮儀,包含“聘問”與“獻納”兩個環節。“聘”指派遣使者問候或締結關系,“享”指向對方進獻禮物,常伴隨宴請活動,如《儀禮·聘禮》記載“既聘又享,所以厚恩惠也”。

  2. 曆史背景
    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如《左傳》提到“嘉好、聘享”需由卿級官員主持,體現古代等級制度與邦交規範。其起源與周代分封制下的諸侯交往密切相關,強調禮制與政治互動。

  3. 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簡化為“聘請并享受待遇”,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詞義泛化後的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若涉及古文閱讀或曆史研究,需以“聘問獻納”為核心含義;若用于現代場景,建議明确上下文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懊恨畚斸鄙斥長虹鋤耨帶電打劫燈座洞霄宮吺哆都雅斷産斷袖之癖對校獨茅分家複元哥德巴赫猜想工資級别貴金屬含殓滑菜建除體交中決罰勘測礦主誇視陋室莽漢懋成冒猥鬧子平準批審撲冬切要青騾事氣勢诠明驅虜區縣三組社夥沈明石雞食幹史局俗流所欽題捐頽沓纨褲瓦硯僞貌汙卑無冬曆夏閑蕩陷擊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