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人的述作。 唐 韓愈 孟郊 《納涼聯句》:“儒庠恣遊息,聖籍飽商榷。” 明 何良俊 《世說新語補·文學中》:“ 管公明 與 單子春 談,文采葩流,枝葉橫生,少引聖籍,多發天然。”
“聖籍”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èng jí,注音為ㄕㄥˋ ㄐㄧˊ,其核心含義是“聖人的述作”,即品德或學識極高者的著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
指聖人的著述或經典作品,通常用于形容儒家、道家等學派中被尊為典範的文獻。
例如唐代韓愈與孟郊在《納涼聯句》中提到的“儒庠恣遊息,聖籍飽商榷”,即指對聖人著作的研讀與讨論。
詞素分解:
需注意,“聖籍”并非現代常用詞彙,更多見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讨論。其權威性因語境而異:在儒家經典中具有高度認可,但在其他語境中可能僅作為曆史詞彙出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唐代韓愈、孟郊的聯句作品,或明代何良俊的《世說新語補》。
《聖籍》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與宗教有關的經典、聖書。它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聖”和“籍”。
“聖”字的部首是“又”,總共有三筆構成。“籍”字的部首是“竹”,總共有十七筆構成。
《聖籍》一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大量的宗教經典和聖書被稱為“聖籍”,包括儒家經典、佛教經典等。在繁體字中,“聖籍”通常寫作「聖籍」。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以使用古篆字體來寫“聖籍”。它的形狀可能與現代的寫法有一些差别,但整體意義一緻。
1. 這本《聖籍》是一部佛教經典,對于信仰佛教的人們來說非常重要。
2. 他一直在研究各大宗教的《聖籍》,希望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信仰體系。
3. 這些《聖籍》保存了古代智慧與文化,對我們了解曆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組詞:聖經、聖典、教義、宗教經典
近義詞:經典、經書
反義詞:俗籍、世俗書
【别人正在浏覽】